《专利法》在顺天府试行两个月,针对性地做了一些微调后,便开始逐步向全大明推广。
面向全体大明推介的媒介有《大明时报》与《礼报》,而政府机构上有每个布政司的提学官负责解释律法、接收与初步审核申请,短时间内,大明各布政司兴起了一波专利申请的热潮。
奈何真正有用的专利十分稀少,而且很多都有重叠,半年过去后,真正获得核准的专利申请总数还不到一百项,其中还是以菜品与外观设计为主,发明创造十分的稀少。
虽然朱由校早早就猜到了会是这种结果,但当真正看到这个结果时,心里还是一阵的难受。
经过儒教与统治者近两千年的思想禁锢,中华民族已经慢慢失去了她敢于创新与突破窠臼的能力。
所以,要想改变大明目前这种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前面的路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走通。
在《专利法》向全大明推行后不久,已经编纂了整整两年的《隆武历书》才终于完成了初稿,全书一共一百三十七卷,因经费充足,外加徐光启的身份比历史上更高,而且还有汇集了当世天文学一众大拿如开普勒与伽利略的格物院,所以得以在两年内就完成了初稿,比历史上的五年时间减少了三年。
《隆武历书》共包括四十六种着作,根据内容可分为节次六目和:日躔(推算太阳位置)、恒星(恒星位置数据)、月离(推算月亮位置)、日月交汇(日月食推算)、五纬星(五大行星运动情况)、五星交汇(五大行星的相对位置变化)。
按各卷的性质和作用,又可分为基本五目:法原(天文历法的有关理论)、法数(天文数学用表)、法算(天文历法推算中使用的数学方法)、法器(天文仪器)、会通(中国和西方使用的有关单位换算表)。其中法原部分是《隆武历书》的核心部分,共四十卷,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
这体现了徐光启将历法的推算建立在对先进天文学知识的了的基础上的指导思想,利用先进的数学方法和精确的天文数据表进行精密的历法推算。
书中大量引进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明确引入了“地球”的概念,在计算方法上,介绍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在坐标系方面介绍了黄道坐标系。
此外,因有开普勒的存在,《隆武历书》系统地介绍了他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分别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
这三大定律可分别描述为:所有行星分别是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在同样的时间里行星向径在轨道平面上所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作为文科生的朱由校,对于天文历法上面虽然不至于一窍不通,但也顶多是通了八窍中的其中一窍,对于高深的天体运行规律与庞杂的数学计算公式,朱由校几乎可以说是看不懂,而且他也不想去深入研究。
但太阳系与宇宙的大致观念他还是清楚的,他根据后世的天体命名方式重新命名了八大行星,并且在《隆武历书》中彻底抛弃了托勒密的地心说,改为支持开普勒坚持的哥白尼日心说,让大明在天文研究上少走不少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