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待产,朱由校没有喊荣妃的父母家人过来,而是选择了从头至尾的隐瞒,若是生个公主,朱由校会选择对外公布,若是生个皇子,朱由校则会继续选择隐瞒下去,而且是一直隐瞒下去。
等到了上学年龄,朱由校会先让他在宫内接受短暂的内书堂教育,之后再送往皇家学院或西山武学进行集体教育。
至于传统的负责皇子教育的詹事府,朱由校准备逐渐淘汰他们的储相功能,甚至在时机成熟后干脆淘汰掉这个机构。
老朱同志设置詹事府的初衷或许是好的,但随着皇权的逐步衰弱,詹事府慢慢地就变成了预备内阁大学士,都盼着皇帝早日驾崩,然后由经过他们洗脑的储君登基,他们好一步入阁辅政。
进入詹事府担任讲官的多是出身翰林院的翰林学士,而翰林院的学士多是一群整日清谈无事的高位进士,而且这些翰林学士多出自东南一带的官僚士绅大族子弟。
这些人能考上三鼎甲与翰林院庶吉士,多是有着家族丰富的应考经验,同时因互相熟悉,则被优先录取。
这些东南士绅家族出身的翰林学士们,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考中进士后也是待在翰林院或礼部研究一些历史和一些风月文章,哪懂得如何治理国家。
将皇子尤其是储君的教育交给这些人,只会也变得脱离社会实际,成为活在由这些人编织的虚假社会里。
讽刺的是,在接受了詹事府教育的明朝皇帝,没有几个是对大明管理有所建树的,反而那些半路出家的皇帝,成了大明几个强势或者说是有所作为的皇帝。
比如老朱同志和他的逆子朱老四、因老爹出国留学被废了太子之位的成化帝、由地方藩王入继大统的嘉靖帝。
当然,还有那个被黑成大字不识几个,整天沉迷于木匠活的天启帝,勉强也能算半个。
迷迷糊糊中,产房内痛苦的惨叫声不断传进朱由校的耳中,这让假寐中的朱由校不得不睁开双眼,开始担心生产是否顺利。
不一会儿,从里面走出一脸焦急的女医官,来到朱由校面前后跪倒在地,用一副紧张无措的语气说道:“皇爷,娘娘难产,是否要使用产钳与剪刀?”
本来并无太多紧张的朱由校,听到女医官的话后,立马变得一脸严肃地皱了皱眉:“你们的建议是什么?”
“回皇爷,我们建议使用产钳与剪刀,虽然也有风险,但比传统的方法要安全上许多!”女医官低声回道。
“那就赶紧用,要是大人与小孩都能安全活下来,朕自然不会少了你们的赏赐!”朱由校略显焦急地赶忙说道。
“是,皇爷,奴婢遵旨!”女医官回完后,赶忙重新走进了产房。
在女医官重新走进产房后,朱由校哪还坐得住,从沙发上站起来后,开始在厅内来回走动,毕竟里面可事关自己女人与孩子的生死,哪能不由朱由校紧张。
虽然朱由校在皇宫专门成立了内医堂,而且也有了女医官,以及一些较为科学的医疗手段与药物,但还是很落后不是。
在荣妃的痛苦喊叫声中,朱由校来回走动中艰难地渡过了十五分钟后,终于听到了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声,而这时,朱由校那颗悬着的心总算能放下了一半。
不一会儿,还是刚才那个女医官满脸兴奋地冲出产房,在见到朱由校后,赶忙跪下道喜道:“奴婢恭喜皇爷,荣妃娘娘为皇爷生下了皇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