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一个月后,一天中午,蓝雪云正在厨房里,给自己煮饺子。
刚才从市场过来时候,想起自己好几天,没吃饺子了,就买了半斤,人家现包的,韭菜鸡蛋馅儿的成品。
守着灶台,看着锅,一边煮着饺子,一边想起来小时候,也是吃饺子的事情,蓝雪云刚上初一,一个星期天的中午,妈妈为了执行父亲的命令:“明天咱们必须吃饺子,今天是冬至嘛。刚好又是个星期天!”
作为老师的妈妈,只好放下手中所有的,备课批改作业这些事。紧急去蔬菜公司,那时候,就根本没有自由市场,买了所有的包饺子食料,父亲还要吃韭菜肉馅的,这是他们俩人,一辈子达成的默契。
那时候,蓝雪云自己,还不会包饺子,妈妈就耐心地,手把手地教蓝雪云,面皮在手里怎么拿着?放多少馅子合适?左手捧着饺子皮和盛着的馅儿,右手怎么去和左手配合,一点一点地沿着饺子皮的边沿,用力地捏紧,必须让这些面,再次紧紧地粘在一起,而且是彻底的粘连,不能有丝毫的缝隙,否则,会露馅的,饺子的馅儿一旦露出来了,就变成了片汤了。完全没有了饺子的味道了。就跟一锅汤面片一样了。那等于就是完全的前功尽弃了。
蓝雪云想到,那时候,自己只有十二岁,手上没多少功夫,饺子皮好像不怎么听使唤,半天就是捏不到一块。
那时候,妈妈其实,没那么多标准,特别是不在乎,这个刚捏出来的饺子,必须要立起来了 ,什么一个端坐起来的样子,饱满端正之类的。饺子的外形是什么样子?好看不好看?饺子能不能站立起来?妈妈只强调一点,就是:必须把周围的饺子皮彻底捏紧!让两张皮,完全粘连在一起。
切记,不要粘连的饺子皮上撒干面粉,不然,没法粘连在一起,就彻底失败了。当时,蓝雪云对应于妈妈的话,牢记在心了。当时,自己包的每个饺子,都符合妈妈的要求。
妈妈的话,似乎还在耳畔回响着:“不在乎外表的样子,怎么样,这个完全放到第二位,你以后,会逐渐地,让自己包的饺子,外表更好看,这是个渐进的功夫。现在,真的无所谓了。这一个要点,你是一定要把握住,丝丝严格合缝,一点点空气进去,这个饺子都是失败的片汤,就算不是片汤了,也是没有丝毫饺子味道的一口面了。”
此刻,蓝雪云看着锅里的饺子,已经烧了三开了,就是锅要沸腾的时候,及时给里面加凉水,再次烧开,连续三次,饺子就熟了。再多烧一会儿,饺子就煮过,也很难吃。这个开火大小,火候的把握,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大意。工匠精神从每次包饺子的细节入手 ,才能做出来最美味的饺子。这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美食文化。所谓的舌尖上的香火。
三开锅了,关火,装盘,调汤料,就这么简单。吃的过程,最简单,有人讲究汤料的酱油醋香油香菜芝麻酱等等。这些其实都不重要的了。
蓝雪云记得,那年高考,第一天第一门,考语文下来,妈妈还是包的韭菜馅鸡蛋饺子,煮好了一盘,自己刚刚考完语文了,心情很轻松,就像那盘饺子,那么香,自己啥汤料都不要,就直接吃了一盘饺子,那叫个香啊!
入口留香,香了一辈子了。就在此时此刻,好像当年的饺子味道还在嘴里,余香飘荡着。现在想想,主要还是,当时自己的心情,实在是太好了。
这会儿,蓝雪云端着饺子,到厅里,放饺子,在茶几上,脑子里还是,当年的那个饺子味道。不用调汤料,直接吃,依然是满口的香味。一口香,整整香了四十多年了。肯定是要香在嘴里,香在心里一辈子,至死都是那个,香得自己随时,都要兴奋的味道。那是满口香和兴奋激动美好的相连。身体的记忆是永久性的,伴随着生命的始终的。
坐在客厅沙发上,蓝雪云吃的,还是韭菜肉馅儿的饺子,她刻意慢慢地吃,试图找到当年的,那个满口香的味道。还是能够感受到,只要自己想到了,好像是不分时间空间的限制的。那个味道,从来没离开过自己,还在。
蓝雪云嘴里吃的是,韭菜肉馅儿的饺子,脑海里的画面,是两个在叠加,在反复重复着播放着。那年冬至,自己跟着妈妈,学包饺子的画面,另一个画面,就是那年高考第一门语文考完后,回家吃饺子的画面。和眼前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坐在客厅吃饺子的画面。蓝雪云用眼前的饺子,承载起了那两个,穿越了时空的饺子画面。这种感觉是很美妙的。什么叫回味无穷啊。也许这就是吧。
饺子吃的差不多了,在几个画面的交错中。蓝雪云享受了一份饺子的口福。
手机响了,她拿起来听到:“蓝老师,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