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没有消散过,外婆时刻都在自己身边,自己的眼前,自己的心里,音容笑貌,一举手一投足,每个细节,和自己在一起的全部画面,是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都在心里珍藏着。
在那里扎了根,升华成美丽的画面。从头到尾,会伴随着自己生命的始终。除非自己死了。这些画面,才会从脑海里消失掉。
只要自己还活着,意识还是清醒的,这些画面,就会一直在心里,在眼里,没什么限制,没什么界限,没什么剥离和减少。完完整整的都在。一丝一毫都不少。
现在父母亲,就在自己的院子里,就是随时,都能看见的,照顾上的两个老人。
曾经英勇无比的父亲,现在,居然是步履蹒跚,腿脚不便,嘴巴说话都不利索的老人了。当年的那个年轻的,名牌大学的高材生,那个着名的校长、名师、教授,桃李满天下,被自己的学生,崇拜敬仰的蓝教授,现在居然,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了。
母亲,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气质优雅高贵的女知识分子,现在是八十多岁老太太了。蓝雪云看着自己的双亲,眼前的样子,心里的那份酸痛,深深的悲楚凄凉,阵阵袭来,无法自已。
走在院子里,没有想回到家的意思,进了家门,回到书房,手捧起这些,让自己迷醉的书籍,蓝雪云会身不由己地,抽离现实生活,活得虚无缥缈起来。
彻底让自己进入,一种纯碎的精神生活里,那个随时能,从现实生活穿越的,似乎是在古今中外的无数个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游走着,飘飞着,云游着。
她好像突然,获得了这种,分身分心分神分灵的传奇魔法,或者是变异的本领,像个魔法师,像个神通广大齐天大圣,不是七十二变,而是无穷无尽的,光芒四射的变化多端神奇魔力。
这灵与肉的关系,似乎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神奇法则,在暗暗的运行着。人的肉体,作为这个灵魂的载体,是无奈的,是短暂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离开的。
那要让灵魂一直在,不消失的法子,还是做好文字上的记录。多少肉体都走了,自己的祖先多少代了?
对,孔子,那个孔圣人,两千五百多年来,有七十九代了,可我蓝雪云自己,可惜只记住了,自己的外婆外公,祖父祖母,这四个人。至于他们的父母亲,自己没见过,也不知道名字,三世同堂是常态,四世同堂是稀少的。
五世六代,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孔老夫子,孔圣人,七十九代了。是历代帝王,给孔圣人修家谱,才有明确的文字记载。那自己的祖先们,在哪里?是散落在地球的,哪个角落了?这个谁又能说得清楚呢?谁来给自己答案呢?
孔圣人何德何能?有了七十九代子子孙孙呢?是孔圣人的那本,和自己的弟子的对话文字记录,叫《论语》。后世的读书人,在背孔子的这些话语,解释翻译孔子的这些圣人经典。这是几千年来的读书人的考试大纲。
自己的七十多代祖先在哪里呢?空空的,飘飞在时空中,什么都没留下来,但留下了自己这代人。传到儿子这里了。
是啊,我的外婆,要是能见到,我的儿子,那该是,多么美好的幸福的事情。可惜,这个美梦,是一种幻想,一种泡影。即刻消失的一束光,一朵云。
祖先都活在,后辈的心里呢!谁都没有走远,都在活着的后辈们的身上,心里,眼里,活生生的,在人世间。一个都没少,一个都没走。都在活人的生命里面的。蓝雪云就这样,近乎疯狂地,在思索着,这些自己和祖先的关系,自己和历史的关系,自己和人类的关系。
她就是以此为乐,以此为活着、幸福着、滋养着自己的身心灵支撑和建构。
两三天的时间,蓝雪云一直集中在,筹备西藏之旅的所有东西,防晒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行装这些东西,从来都不是难事。
唯一比较在意的,是这个高原反应。所以要趁早去,而且是越早越好。越往后拖,年纪大了,身体素质下降,高原反应会,无法承受。趁着生命的体能还能到达,就赶紧行动起来吧。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生命里的流逝,从来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一切都准备就绪。七月十六日那天,蓝雪云刚吃过中午饭,坐在客厅沙发上,拿着一本书《生命密码》,一个美国心理学家,写的经典名着,正看得如痴如醉。
电话响了。她拿起来一看,是郑青雅,高兴地说:“嗨,准备好了没?明天我们三点,火车站,候车大厅见。”
“准备好了。好的,没问题!”郑青雅回应道。
放下电话,蓝雪云这再好的书,瞬间都得,放下了,本来自己这几天,都是一边准备行李,一边在思考,这次西藏之旅的想象和担忧。
这刚刚平静下来,才拿起一本书,这也变成了,自己唯一的排解忧虑和担心的秘籍,就是读书,不停地,痴迷地近乎疯狂地,专心致志的读书。
就会让自己,忘了身边的一切焦虑烦恼,困难。只要读书,蓝雪云就有这本事,从当下的生活里,抽离出来。回到自己完全独立自主的神游境界。喂养自己心灵的最高大上的高尚动作,就是读书,无限地喜欢,享受这份生而为人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