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新的调整(1 / 2)

今生为谁活着 辛颖君 1596 字 5个月前

17

走到楼下面,准备上楼梯,迈一个台阶,上一层楼,就想到了,人的等级森严,想到了人和人的不平等。社会的人为差异区别,看似风风平浪静,背后的规则,都是被一种,看不见的东西,所控制,那个东西,是人的基本模式,所决定了。哎呀,都是人间的风景,都是人为的创造出来的。

上到了四楼,到了家门口,想到,这整栋楼,四个单元,每家的架构差不多,可进到屋里,却发现,差别是无所不有,细小的东西,家家都有,就像每个人的脸,人人都有,可是,连双胞胎都有差异呢。

这么多年了,带班主任,几乎每次,有双胞胎,人家妈妈来,就能说出俩孩子的差异。表面的细微区别,最重要的,是个性的差别,那就是大得,天壤黑白之分了。

她用钥匙开了门,脑子里一直,就这么转悠着,这些生死的问题。活着的焦虑和困惑。习惯性地洗完手,坐下来,开吃刚才买的东西。

是啊,没人知道,我此时此刻,想吃什么?只有我自己,给我买的这些吃货,是我此刻最想吃的。嘴里咬着包子,就着一块牛肉,好像也没吃出啥,不一样的味道,只是为了营养,为了填饱肚子,为了保证自己营养正常。

再倒杯水给自己。有点烫,干脆端着水杯,进了书房。坐在书桌前,打开包,取出自己要看的书,嗯,发现远在上海的,白丛帆的那封信,掉了出来。

拿起来,再看一遍,是啊。自己这么多年,学了几十年的文学和哲学了,从浪漫幻想到理性逻辑,好像还是和现实生活脱离着,依然是不接地气。

好像原来的,不接地气,我行我素,自己还挺自明得意的,有点自命不凡的味道。可是这种活法,还是无法,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自己嗨,还能和别人一起嗨。

白丛帆的建议,还是很有道理,的确是有心动了。那就行动了。先去悄悄报个班,把教材买回来,自己先学,学好了再去报名考试,拿个资格证再说。

这对于自己,是小菜一碟了。这么多年了,蓝雪云最自信的,是自己的学习能力,自己对文字的,那份天然的,独一无二的,敏感到极致的感情,不是别人能理解的,也无法感受,到底有多厉害的。这也是自己的秘密,还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也许所谓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嘛,每个人来到人间,都有自己自带的本自具足的高能量,自己的特质和爱好,就是嗜书如命,只要活着,就是以书为命的,没有了书,就像丢了魂,被抽了筋。没了生机活力。

对了,先在书柜里找找,好像几年前,在图书大厦,就买到了一套,中科院编写的系列丛书,一套精神分析理论书籍。当时,是为了研究佛洛依德理论。那就先找到看看呗。

蓝雪云走到靠墙角的那,个书柜,打开玻璃门,看见了那套书,看看,佛洛依德、阿德勒、霍尼、荣格的书,这里全都有。

那就先看看,女心理学家霍尼的,这本《我们时代的焦虑》吧。焦虑是人存在的常见生命状态,多多少少,都有焦虑,只是有人过分的焦虑,没法正常的生活了,就算是焦虑症了。

蓝雪云一看书,就忘了时间了,不知不觉,看到了半夜,一看表,哦,得赶紧去睡了,明天还要上班呢。

就算是传达室,也得按时到达岗位啊。虽说这些活儿,不费什么脑子,早就习惯了,也得花时间和体力啊。洗洗去睡了。

这天星期二,大中午时间,蓝雪云,坐在自己的传达室桌前,收拾好自己的随身包包,正准备回家吃饭呢。

这几天,她已经开始。把自己看书的方向,稍微调整到了心理学方面了。从十七八岁开始,就看古今中外文学名着,多年的文艺理论角度思考,现在偶尔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还觉得很有意思。似乎,觉得心理学才是文学的魂儿一样。

门口的何志珍老师,刚好过来了,对她笑笑说:“蓝老师,你知道吗,那天,你给打120叫救护车,没救过来的,那个小女孩,她妈妈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