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远门儿?咱们要去哪儿?
去剿流寇吗?一万人可不咋够啊。”孙维藩眼睛一亮道。
为将者哪有不渴望战争的,尤其是大明目前仍旧算是内忧外患。
孙维藩跟着张世康南征北讨半年,官职虚衔以及其他赏赐倒是确实不少,但自打跟了张世康之后,他的心气儿也高了。
他头上顶着的怀宁侯,祖上已经顶了两百多年,若是跟随张世康前,他是连想都不敢想。
可是眼瞅着大明逐渐缓过气儿来,日后剿灭流寇、甚至出师北伐收复失地,都是可以用眼睛就能看到的事儿。
若是能再立下几个战功,就凭着如今天子放在封爵限制,以及对他们这些军将的器重。
谁说有朝一日他们老孙家不能再升个国公呢?
“着急不来,朝廷目前的粮草储备,暂时无法支撑大的战事。
本帅跟陛下说了,过几天就出发,代天子巡边。”
有孙传庭和秦良玉在四川的两边堵着,张献忠和李自成根本没有机会。
而且那边潜伏的锦衣卫探子奏报,李自成那厮似乎也在四川北部打土豪分田地,这货竟然学起朝廷开始搞建设了。
不过张世康仍旧不急,也没必要急,既然那俩货已经开始思安,无非就是暂时收不到四川百姓的税。
没有朝廷大兵压境,至少四川的百姓都是安全的,他并不信那李自成和张献忠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屠川。
完全没有任何理由,也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而如今朝廷的当务之急,是恢复生产,解决北方的干旱问题。
巡边则是张世康很早之前就有的想法。
不论是祖大寿吴三桂驻防的关宁锦防线,还是九边的其他军镇,他都必须尽可能的加强控制。
这其实都是崇祯老哥的锅,他的一系列微操,伤透了祖大寿等边镇将领的心,也把他们都给吓坏了。
张世康不认为边镇将领会背叛朝廷,但这个问题不解决,心里总归是一根刺儿。
“大侄子,若去巡边,一万人可不成,太不安全了!
叫我说,至少得带上三万。”孙维藩闻言瞪着眼睛道。
张世康就是他的宝,就是他的未来,孙维藩对张世康人身安全是最上心的。
驻防关宁锦的祖大寿舅甥俩,虽然明面上忠于朝廷,但其实一直处于听调不听宣的状态。
更何况那祖大寿还有投敌的嫌疑,若是到了那边一个谈不拢,那可就遭了。
“要不把近卫军都带上?”张世康无语道。
“也成啊!”
“你可拉倒吧,真要是带上那么多人,还不得把他们吓坏了,他们就算没想反,估摸着也会考虑后路。”张世康瞪了一眼孙维藩道。
“一万就成,挑精锐,多带马军。”张世康又道。
真若有危险,他对跑路也是很在行的。
“咱近卫军皆是精锐,大侄子,此事儿交给我。”孙维藩领命道。
两年征战无败绩,再加上待遇提了上来,但有战功天子是真的不吝封赏,近卫军可谓士气如虹,个个都好勇斗狠不服输。
交代了此事之后,张世康又召集了近卫军的主要将领,宣布了京军改制近卫军之后的一系列任命。
近卫军元帅自然仍旧是张世康本人担任,孙维藩为近卫军副元帅。
黄得功的勇卫营本就是禁军,此番回京之后归编于近卫军,任副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