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浑身解数的招式(1 / 1)

而您所提及的证人,我方有理由怀疑其与本案存在利害关系,其证言的可信度大打折扣。”说罢,张三拿出一份厚厚的资料,声称是对证人背景调查的结果,里面罗列了一些证人曾经与侯亮平所在部门有过业务接触的记录,试图暗示证人可能受到侯亮平的指使或影响。

侯亮平接过资料,快速浏览后,严肃地说:“张律师,这些所谓的接触不过是正常的公务往来,与本案毫无关联。你这样恶意揣测证人,是对司法公正的亵渎。”

此时,张三开始动用他背后的利益关系网。他在庭下悄悄示意助手联系一些媒体朋友,让他们在舆论上制造声势,对侯亮平进行舆论施压。一些媒体开始报道所谓“祁同伟案存在冤情,检察官证据疑点重重”的新闻,试图影响公众的判断,给法庭施加外部压力。

同时,张三还与一些司法界的旧相识进行暗中沟通,这些人虽不敢公然违背法律,但他们在一些法律研讨圈子里散布对侯亮平不利的言论,质疑他的办案手法过于激进,破坏了司法界的“和谐”。

在法庭内,张三继续他的诡辩:“侯检察官,即使抛开这些证人与证据的问题不谈,祁同伟先生在其职业生涯中,对汉东地区的治安稳定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曾多次亲自指挥重大案件的侦破,这些功绩难道就因为一些尚未确凿的指控而被全盘否定吗?”

侯亮平义正言辞地回答:“张律师,功过不能相抵。无论他曾经有过何种功绩,都不能成为他违法犯罪的保护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罪行都应当受到公正的审判。”

张三与侯亮平的辩论愈发激烈,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张三不断地从各个角度寻找侯亮平证据链的漏洞,而侯亮平则坚定地维护着证据的合法性与真实性,一次次有力地回击张三的质疑。

随着庭审的推进,张三意识到单纯从证据和法律条文上难以彻底推翻侯亮平的指控,于是他转变策略,试图从情感和社会影响层面打动法官。

“法官大人,祁同伟先生出身贫寒,凭借自身努力一步步在官场打拼。他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他对成功有着更为强烈的渴望,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他走了一些弯路,但这也是社会环境和官场压力造成的。如果将他重判,他的家庭将陷入绝境,年迈的父母将无人赡养,这难道符合法律的人性化原则吗?”张三说得声情并茂,甚至眼中泛起了泪花,仿佛他是在为一位被冤枉的可怜人申诉。

侯亮平立刻反驳道:“张律师,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祁同伟的家庭情况不能成为他逃避法律制裁的理由。如果因为家庭因素而对犯罪者从轻发落,那法律的公正性将荡然无存,受害者的权益又如何得到保障?”

张三的种种手段虽然给侯亮平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侯亮平始终坚守正义,没有丝毫动摇。他知道,这场官司不仅仅是他与张三的较量,更是正义与邪恶、法治与腐败的较量。他背后有着无数双期待正义的眼睛,有着法律和国家的支持,他坚信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正义。

张三在看到情感牌未能完全奏效后,深知必须拿出更具颠覆性的证据才能扭转局面。他和他背后的团队开始了一场极为隐秘且复杂的证据搜集与构建行动。

他们深入调查了案件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疑点的角落。在取证过程中,张三的助手发现了一个被之前调查忽略的关键人物——一位曾在祁同伟手下工作过的基层警员小李。小李因为一些个人恩怨,对祁同伟心怀不满,在之前的调查中提供了对祁同伟不利的证词。张三敏锐地察觉到这可能是一个突破口,于是他亲自找到小李。

张三见到小李后,并没有急于逼迫他改变证词,而是以一种看似理解和同情的姿态与其交谈。他向小李展示了一些所谓的“新证据”,这些证据经过巧妙的剪辑和伪造,暗示小李之前的证词可能被人利用,导致他成为了别人打击祁同伟的工具。小李在张三的蛊惑下,内心开始动摇。张三趁机提出,如果小李愿意重新作证,说明之前的证词存在误解,并且配合他们找到更多能证明祁同伟清白的证据,那么他将帮助小李解决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小李在利益和误导下,最终同意了张三的要求。

有了小李这个关键人物的转变,张三开始构建他的证据链。他们重新审查了祁同伟涉及的一些项目审批文件,发现其中部分文件存在签字模糊、印章不清的情况。张三以此为切入点,声称这些文件可能被人篡改,从而诬陷祁同伟。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点,他们找到了一位所谓的“文件鉴定专家”,这位专家在张三的授意下,出具了一份模棱两可的鉴定报告,暗示文件存在伪造嫌疑。

在现场勘查方面,张三带领团队重新对祁同伟被指控的一处涉嫌贪污受贿交易的场所进行勘查。他们在勘查过程中,故意忽略一些关键证据,而着重强调一些无关紧要但看似可疑的细节。例如,他们发现交易场所附近有一个监控摄像头的安装时间与交易时间相近,于是他们大做文章,声称这个摄像头可能是后来为了收集所谓的“证据”而特意安装的,以此来质疑之前监控录像的真实性。

说到监控录像,张三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他聘请了顶尖的技术团队,对监控录像进行深度分析。这个技术团队通过复杂的技术手段,在录像中找到了一些微小的剪辑痕迹。虽然这些痕迹并不能证明录像内容是虚假的,但张三却在法庭上夸大其词,声称这足以说明监控录像被人恶意篡改,不能作为呈堂证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