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记住我们的口号:只要学不死,(1 / 2)

“错、错、错……全错!”</P>

毓敏抱着毛笔,在写满字的宣纸上画上大大的叉。</P>

“啊?!”</P>

胤礽在一侧眼睁睁看完她的动作,突然哀叹一声,泄气般趴在书桌上,</P>

“要不要这么难?孤明明就是按照你教导的写的啊!”</P>

“你肯定是给孤判错了!你再看看,再仔细看看。”</P>

“本座再看多少遍,也是错的。”</P>

毓敏丢开“试卷”站起身,没好气的瞥了他一眼,</P>

“本座就是这样教你的?”</P>

“你简直是本座带过最差的学生!”</P>

“你还教过谁?”胤礽疑惑道。</P>

“呃……”说顺嘴了。</P>

她神情一顿,而后拍了拍手,强行掩饰过去,</P>

“这不重要,本座说没说过,知识要融会贯通,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P>

“枉你在前朝还以聪慧好学着称,依本座来看,也不过如此嘛。”</P>

“什么?”胤礽一脸不服气,</P>

“还不是你教的东西太难了,孤还没正式读书呢,怎么能理解那些,”</P>

“况且,一定要孤看汉室那些史书做什么,还要融会贯通,若汉室刘家真的做的那般好,又岂会灭亡?”</P>

这难吗?</P>

毓敏转头看了眼试卷,</P>

“汉武帝刘彻长寿,对太子刘据的影响为?”</P>

“请用最简洁的语言阐述戾太子刘据人物生平。”</P>

“太子刘据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为?”</P>

……</P>

这还难?</P>

只要好好看过汉书……不对,都不用看汉书,</P>

只要背好她单拎出来的那段汉武帝刘彻及太子刘据历史,再稍加理解,便能答出吧?</P>

其实自从打算让胤礽也感受感受“九年义务教育”后,她就在纠结到底先从哪去切入,</P>

物化生肯定不行,这个需要基础。</P>

数学算数也不用她操心,</P>

这方面的能人多着呢,只要他去了上书房,自然有专业的教。</P>

而政治,有康熙亲自手把手教,</P>

她还不没那么大脸,觉得在治国理政方面能胜这位清朝的千古一帝。</P>

至于地理,她对这个时期的地理还一知半解呢,只知道个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P>

具体的情况都不清楚,更遑论去教小太子。</P>

最后挑来挑去,就选中了历史,</P>

一是有迹可循,她教的不突兀,太子学的也不突兀,</P>

有人问起,也可说是看史书知道的;</P>

二是正好也可借着前人的经验,好好引导引导小太子,</P>

于是她就整理出那些没有顺利继位的太子们,</P>

首当其冲的就是汉室那点子事,尤其是汉武帝和其子刘据之间,</P>

作为同样与康熙一般高寿的有名之君,以及同样做了很长时间太子的刘据,十分有借鉴价值好嘛,</P>

她简直是给他掰开揉碎了一点点讲解,就是希望日后这太子爷行事的时候,能多想想刘据的生平事迹,好明己身,</P>

别的不说,他老子康熙活那么长时间,</P>

他总要稳住,别突然哪天抽疯起兵就好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