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没路了(2 / 2)

文主簿和胡大头都正死死盯着脚下满地的骷髅头,吃惊、彷徨在他俩瞳孔中涌动。</P>

“这是最原始的首牲祭!难道这里还一直沿用这种野蛮荒唐的祭礼?”文主簿显得匪夷所思。</P>

胡大头刚刚回过神来:</P>

“其实用人牲陪葬,从古到今从来没断绝过。</P>

有钱人家财主死了,杀几个使唤惯了的小厮、丫鬟;将军死了,杀几个爱姬、美妾,尤其是现在人牲陪葬其实稀松平常,甚至有些死心眼的仆人还乐意给主子们殉葬,不过......”</P>

他挠了挠脑袋继续说:</P>

“不过,他娘的,这不是陪葬呀,这是每年好几次的祭祀呀!!牛羊就不说了,祭祀干掉这么多人,我还是头回见。</P>

你们看那些头骨零零散散的把整个祭台铺满了,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个吧?这个主祭司不会是个变态吧?”</P>

“嗯?~这些骷髅头怎么各个都有尾巴呀?”骆驼竟然徒手捡起一个,左右仔细端详。</P>

我颇为疑惑,心说:什么动物能在头上长尾巴,忙伸脖子远远看了一眼,道:</P>

“别一惊一乍的!</P>

那不是尾巴,是干树藤,应该从颈骨位置插.进颅腔的!</P>

大概是当时祭祀时的特殊规矩吧!”看着他仍然蹲在地上,研究插到骷髅里的干树藤,忙劝道:</P>

“快放下吧,这么多头骨你不嫌晦气!!!”</P>

骆驼扔了头骨,仍蹲着,忽的咦了一声:“不对劲呀...”说着清出一片空地。</P>

我凑上去看,满是血迹的汉白玉上雕刻着几座山,与眼前几座山形貌很相近。</P>

“你们看这些砖上刻的像是太行山河图吧?”骆驼几脚踢走了周围的骷髅,更多的浮雕显现出来。</P>

几条弯弯曲曲的凹槽显露了出来,穿行在山间代表河溪。凹槽内沉积了一层暗红色泥垢,应该是经年累月的血液凝干而成的。</P>

我顺着几道凹槽延伸的方向看:“嗯,是了。从图上几条河道的轮廓很像‘太行八径’的走势。”</P>

我在镖局子里看过唐朝河北道一带的地图,有些模糊的印象。</P>

八径特指八条河流,纵横贯穿整个太行山脉。地上的雕刻还勾勒出了很多支流、分叉。</P>

骆驼大为感慨:“这可比镖局里朝廷绘的地图详细多了,那看这些河道,就连个小溪都刻出来了,兴许能找到出去的路。</P>

“不用费劲了,这张地图不可能把每条路给你标出来,咱们又不能随身带走,而且这里的山长得都差不多,就算再详细百倍,没个有经验的向导带着,也用不上。”我只能望着地图惋惜。</P>

骆驼不肯善罢甘休,弯腰又找了起来。</P>

我看着遍布祭坛的山河图,暗红的河流像一棵茂密的大树在山间穿梭蜿蜒,每一条支流,哪怕再细微,都凝积着一层厚厚的血垢。</P>

凝视着厚重的血渍,我暗自盘算:</P>

这得要多少次祭祀?多少颗头颅?才会积出如此厚实的血垢啊。难道每个头上插着的干树藤是为了把脑袋里的血水给导出来?</P>

思忖及此我倒吸一口凉气。</P>

胡大头在我旁边哀叹一声:</P>

“除了一张没用的地图,也看不出什么端倪呀。</P>

石碑就在那杵着,除了骨头确实多,什么也没有!</P>

难不成咱们用这些头骨做成‘骨烛’?有点扯淡吧?!”</P>

我凝视着石碑投在祭坛上的影子,太阳投射出宽广的黑影,笼罩住了一大片骨骸。</P>

“灵坛碑咒骨焰烛,未时星云山中径。”我默念了几遍,“现在灵坛、骨、碑都有了,其他几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呐?”</P>

众人边沉思其中奥义,边踮着脚尖在祭台小心检索,每挪动一步都生怕骷髅自己忽然动了。</P>

我心惊肉跳走到祭台边上,凭栏环顾四周,除了悬崖就是绝壁,怎么会有去后山的途径呐?</P>

看来非要去后山的话,我们只能沿原路返回,从山脚绕了!可村正临别的时候嘱咐过我们不能走回头路。真是日了狗了!!</P>

正绞尽脑汁想着。</P>

文主簿却一言不发,双眼死死盯着神功圣德碑上的文字,额头渗出了豆大的汗珠,很长时间才挤出一句话来:</P>

“原来这里的主人竟是他!难怪一开始就要搞死咱们呐!!”</P>

* * * * * * * * *</P>

《四海遗箓》评:多奴仆愿为主人殉,视此为荣,此等愚蒙之辈,于今犹存,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