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成了精的漏勺(2 / 2)

巧玉来到内院,将手里的包裹递给张宴秋,“哝,一个月的量。”</P>

张宴秋欣喜的接过,“前几天还在说,药喝完了,今日就到了,姑娘替我多谢小姐。”</P>

巧玉不客气的点头,“小姐说,账房先生已经在招了,请您安心读书。”</P>

“算账拖不了多长时间,这大过年的哪里能找到人。”张宴秋笑呵呵的,“我乐意算账。”</P>

他读书很厉害,算账也厉害。</P>

可以二者兼顾。</P>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春闱是重中之重,待您来日高中状元,想回来算账,小姐也不拦您啊。”</P>

张宴秋抿唇笑,“巧玉姑娘可别打趣我了,我知道小姐的良苦用心。”</P>

“可小姐为我治病,供我吃住,我若什么都不做的吃白食,良心实在难安。”</P>

巧玉突然扬唇笑起来,“古人曰,食禄报恩,养幕僚养门生,和养一个账房,孰轻孰重,张先生,您心里得有谱儿”</P>

张宴秋脑中转了几个弯。</P>

食禄报恩。</P>

这是什么意思。</P>

报哪位的恩…</P>

“户部有个闲差,我爹本想着举荐张宴秋,晚了一步,被宇文家的旁支顶了去。”</P>

茶室里,董琰婉抚摸着手中的云锦丝帕,帕底绣着几朵绣球,圆润饱满,</P>

“早听说陛下将南地的贡锦全赏了你,金丝线绣成的云锦,果然不同反响”</P>

“真送我啊?”</P>

除去董琰婉手里那条,茶桌上的托盘里还放着三条颜色不一的锦帕。</P>

“几条帕子还要再三确认,我有那么小气?”楚意昭搁下茶杯。</P>

这一世,董瑞诚先于京都学堂的院长认识张宴秋,两人相谈甚欢,董瑞诚对其十分欣赏,想让人进户部帮衬。</P>

“这是金丝云锦,与普通帕子可不一样。”董琰婉美美收下,倏尔眉头一皱,“说起来,宇文家的那位,倒与你有几分牵扯。”</P>

楚意昭正在走神,闻言眼皮一跳,“我不认识宇文家的人。”</P>

董琰婉狐疑的看她一眼,这么大反应做什么,“我是说宇文家这位旁支的新婚妻子。”</P>

“她就是百花宴欲推你入水的贺家女。”</P>

“贺絮芳。”</P>

楚意昭缓了口气,皱起眉头,“她成亲了?”</P>

“是啊,办的低调,京中很多人都不知道。”</P>

但她爹是贺絮芳父亲的顶头上司,婚帖早早送到了案桌上。</P>

董琰婉觉得奇怪,“贺家女意欲杀人,皇后娘娘竟然轻轻放下,还给她配了这么好一门亲。”</P>

“你是不是得罪中宫了?”</P>

沈霓视高高举起,轻轻放下,</P>

视宫中法纪于无物。</P>

够恶心人的。</P>

楚意昭微微叹口气,“那位旁支很好?”</P>

董琰婉捏起一块栗子糕,“也是今年的举子。”</P>

“我见过一面,人和和气气的,长着张温润笑脸。”</P>

“这位宇文大人除了姓宇文,与上京城的宇文家没什么关系。”</P>

“那怎么说是旁支?”</P>

董琰婉饮了口茶,“人家读书好呗,胆大心细,我爹夸了他好多回。”</P>

“宇文大人倒是爱才。”</P>

董琰婉甩甩帕子,“你心思单纯,不解其中之义。”</P>

“天家重用寒门,五年前曲水宴后,朝中职位空悬众多。”</P>

“略有才干者,熬个几年便能官升几阶。谋略过人者,譬如赵曲,短短四年便飞升三品。”</P>

“纳寒门举子为亲,稳赚不赔的买卖。”</P>

楚意昭点头,“受教了。”</P>

那几条帕子没白送,董琰婉就像是个生了灵智的漏勺,既聪明又爱说话。</P>

她前半生受困于内宅,很多事情不清楚,董琰婉正好补了这块缺。</P>

楚意昭又问,“曲水宴是什么,为何会空出这么多的职位。”</P>

元安帝重用寒门子弟,世家后代也没有轻视,大周的朝堂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需要源源不断的汲取新鲜力量。</P>

不说魏星澈,沈征这些皇亲国戚,深受恩宠,身居要职。</P>

上京城的年轻俊杰,秦遂、权砚书这些人在未科举前就入了天家的眼,尊为天子近臣。</P>

这在史书史料中,是从未出现过的现象。</P>

“曲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