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两个残疾人的婚礼 3(1 / 2)

西山人家 张老 1170 字 11个月前

3赶车人和媒人走后不久,夜幕就垂落下来。院里屋里都亮了灯,150百瓦的灯泡点了两三个,小小院落里顿时亮亮堂堂,熠熠生辉,灯光下的院落里弥漫着浓浓的喜庆。也为这家人家平空增添了不少的喜气。

屋里飘散着浓烈的生石灰气味,四壁用生石灰水反反复复地刷,刷得乳白,生石灰的气味倒也清爽,吸入胸中,让人有一种食用小葱拌豆腐的感觉。灯光下长着一片黑呼呼的脑袋,一张张蜡黄色的脸。被挤靠在方桌旁边的案板,对裹在人群里的女主人说,婶子,结婚典礼开始吧。

这家女主人在人群里回应着,开始吧。她是一个高个子,身高上正好和案板形成鲜明的对照。长方脸,面目清瘦,脸上打印着黄豆般大小的一层浅皮麻子。书中称她麻脸女人。虽然她的男人也是一脸的麻子,然而,屋里的大事小情却是概不问津。麻脸女人这个家里主事。她头发半是花白,在脑后挽了一个圆圆扁扁烧饼似的发髻,中间别了一根银簪。头顶罩了崭新的黑色发网藏蓝色的大襟袄,青布大甩裆裤子裤腿利利落落地扎着青布腿带人干净利索精神饱满,眉目和善。麻脸女人冲着案板点点头,然后是微微地一笑,心里美美的。她盼望的时刻来到了。

于是,案板站在八仙桌子旁边,屋里最光亮的地方。第一回主持婚礼当司仪,她不免有些紧张。她先是嗯嗯几声,清清喉咙,然后使着全身的力气,非常郑重其事地宣布,杨结实、田秀淑结婚典礼现在开始。案板一语迸出,别看屋里人不少,却一下子就安静下来,如若无人,不见了吵闹,个个都屏住呼吸,一张张发黄的面孔明显地显现出几分青色,像是在等待一个庄严严肃的时刻。

杨家的婚礼所以选在晚上,一是不办酒席,只是举行个仪式,给一对年青人一个说法,给街坊四邻一个交待,也是一种宣告。二是结婚男女都是残疾人,有点凑合的意思。所以就没有另请司仪,随便让案板来做了婚礼的司仪。

第二项,请新郎新娘入席。案板又喊道。案板话语铿锵,语速适中,不失主持婚礼司仪应有的沉着与稳健。案板话音一落,已经有几双瞪圆了的眼睛在人群中寻来找去,找新郎,新郎在何处?

新郎杨结实靠着门框站着,圆目凝视,不言不语,好像他不是新郎,倒像是他在看别人的热闹。两三分钟的光景,众人才不约而同地发现他。他一张长方脸,尖下巴,两只眼睛贼圆贼大;鼻子、眼睛、嘴巴等几大件摆放均匀,所以面相还算是俊。大伙儿知道他是新郎,便在他的面前亮出一条道,为的是让他走近桌前好拜堂。

杨结实面对众人的期待却无动于衷,人们倒也不感到怪哉。反倒是不由分说,动手连推带搡,把他拥到了八仙桌前面。接着,众人的目光又一齐移到炕上。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下,陪着新娘子田秀淑的两个女人,把田秀淑从炕上慢慢搀起,扶着下了地,又扶到八仙桌前与杨结实并排站好。

男人憨,女人盲,一对残疾人要拜堂。

八仙桌子上分开摆着一对老旧发乌的锡制蜡钎,每个蜡钎上扎着一根约六寸多长的红蜡烛,枣核大的火苗忽儿向右忽儿向左,虽然不怎么亮却也活泼。在电灯的光亮下,它只是一对象征着喜庆的摆设。八仙桌子后面是一个新漆过的三节红漆大墙柜,大红墙柜流光溢彩,耀眼夺目,曝着喜庆。墙柜后面的墙上悬挂着从小学校借来的毛主席像框。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新郎新娘拜天地的时候,第一项就是要拜毛主席,给毛主席三鞠躬,感谢他老人家对人民的恩情,在民间已经约定俗成,是传统,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对伟大领袖热爱的阶级感情的表达。

杨结实别着脑袋瞪着眼睛瞅着田秀淑,像是与生俱来就和田秀淑有着很深的冤仇。瞪了一会,杨结实就又耿耿地把脸转向别处,再不回过头来。看着杨结实这种精不精傻不傻的犟劲,众人的脸上流露着无奈的笑容。

下一项是请新郎新娘双方家长入席。案板对高个麻脸女人说,婶子,你往前站站,你就代表双方的家长。

麻脸女人顺从地朝前挪了半步。她神情严肃,眼窩里亮着凝重的目光。她把傻儿子杨结实的婚事看成是天大的事情。她白天想,黑夜想,没日没夜地想,托亲戚,托朋友。请客送礼打听媒人,就是要给傻儿子说上一房媳妇。再盼望着今后小两口儿生个一男半女,等到将来傻儿子老了也好有个依靠。现在儿子结婚了,总算了却她做妈的一桩心事她的眼窝湿润了,她撩衣襟的下摆,去拈眼窝里的泪花。她心里说,总算给傻儿子盼来了今天。可怜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