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第三项研究是土豆种薯的事情!”宋应星说着,拿起一颗土豆,又顺手薅过一棵藤子:“通过研究,种薯可以从亩需三百斤降到两百斤了。”“什么?”“此话当真?”崇祯还没有出声,袁可立和徐光启就惊呼出声了。“陛下,此事千真万确!”宋应星就差拍着胸脯保证了。崇祯眼中也满是惊喜之色。别看只降低了一百斤,但相对现在存量和亩产不高的情况,这就是天文数字。一万斤种薯,按照之前的技术,只能种三百三十亩左右。可现在可以种五百亩,如果亩产十石,两者相差一千七百石,折算是二十二万五千斤,何等的夸张。如果说以前的技术,大明要将土豆推广开需要五年时间,那现在只需要四年时间,节省一年的时间,能救活太多的人了。“恭喜陛下,土豆大丰收、两项技术突破,三喜临门,实乃我大明之福!”一名官员突然大喊了起来,惊醒了还在算账的众人。“陛下,此乃祥瑞,天佑我大明!”“陛下圣明,待土豆全部推广的时候,百姓们吃饱应该是可以解决了!”“陛下,大明农业研究院才成立半年多,就有了惊人的突破,臣对研究院充满了期待!”“是呀,可笑年前臣还在质疑,如今来看,是我等眼光短浅了,不及陛下万分之一!”“自古百姓从未吃饱过,如今竟在我大明一朝实现,陛下之功绩必超唐宗宋祖!”“陛下,如此祥瑞,必须要去太庙和地坛上香……”……一声声恭维、拍马屁,崇祯听的很是无语,但心情却是很开心的。这一刻,他想到了福建和陕西的番薯。对于番薯,他不怎么担心,虽然未传到其他地方,但总归是在福建种植多年了,无论是种植技术还是经验,都不是土豆能比的。如果玉米再推广开,耕地问题解决,那大明的百姓真的是可以吃饱穿暖的。这个时间,他定在五年内。“陛下,农业研究院做出如此惊人的突破,当重奖!”在他畅想的时候,王承恩低声说了一句,崇祯当即清醒了过来。看着满脸喜悦的群臣、百姓,以及还在忙碌的农业研究院的农夫们,轻咳了一声。“诸位农业研究院的农业助理们,今天土豆大丰收和两个技术性的突破,都是你们这半年来日夜努力的结果,朕很欣慰,为你们感到开心,因为你们掌握了土豆种植的技术,为大明感到开心,因为大明多了一种可以大规模推广的农作物,朕决定,农业研究院的所有人,包括巡逻军士,全部奖励半年的工薪,等土豆丰收完成后,即刻发放!”说完,又看向宋应星:“宋爱卿,丰收完成后,你组织院中,搞一次丰盛的大餐,犒赏辛苦付出的他们!”“陛下放心!”宋应星说完后,让身后几名博士、负责人去传达皇帝的众奖。片刻后,整个试验地,想起了震天的欢呼声。陛下圣明、陛下万岁等等贺声响彻云霄。围观的百姓们眼中慢慢的羡慕之色。农业研究院的工人一个月月薪是二两银子,奖励半年俸禄,那就是十二两。即便在这天子脚下,都是一笔不小的款项了。“陛下,这土豆我们能种吗?”崇祯正准备带宋应星到农业研究院去说点事情,围观的百姓突然叫了一声。崇祯闻声转过头,看着诸多眼神灼灼,满是热切之意的百姓们:“这个需要宋院长来回答你们!”
第552章(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