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规矩(2 / 2)

王晟问过后,立即反应过来,感慨道:“原是怕结党营私啊!”</P>

季少淮点点头,解释:“最近几年,京中查此事查得异常的严苛,只要不是家中有喜,便大设宴席,轻则被御史上书弹劾,重则抄家。”</P>

“好友相聚,允否?”</P>

“超过十人,便算设宴。”</P>

王晟这就属实有点摸不着头脑,只能感慨:“或许是事态严峻。”</P>

“可这般情形,也有人广设宴席。这些规矩,不过规矩我们。”</P>

季少淮摇着扇子慢声说道:“规矩读书人,规矩文官,不规矩武官武将和内阁。”</P>

他说完后,又点点头,加上一句:“也不规矩皇宗,只不过这项规矩,毫无实意,宗室凋零。”</P>

王晟大概能猜到原因,开国皇帝早死,也仅余两个后代在世。</P>

“这项规矩……”</P>

王晟说不明其中的缘由,大概是规矩太奇怪了,怪异到无法用言语形容。</P>

“这项规矩,在圣皇仙逝那年颁布。”</P>

“不,这不符合,也不利于皇上。”</P>

王晟随即摇摇头,进一步解释道:“全体武官武将都可以设宴,为何文官单单只有内阁诸位方可?”</P>

准确来说,这项规定本就不符合统治者的利益。</P>

他可以颁布一项政策,但是当这项政策只有少部分人得利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触及谁的利益,又该引起怎样的斗争。</P>

对统治者来说,让利给高官贵族,反倒限制底层官员,这不是抓小放大吗?</P>

况且,要论结党一事,高官贵族的危害更大吧?</P>

更别说武官武将,就不怕拥兵自重?</P>

“这项规定,是圣皇仙逝后,由内阁颁布。”</P>

季少淮摇着扇子,扯着嘴角轻声说道:“说是圣皇在世便吩咐内阁拟定。刚发布也是诸多人都不信此事,可当真的有位五品官员被安以结党的罪名抄家之时,众人却不得不信。因为,再不信,深怕与这人相同,长者身死,幼者发配边疆。”</P>

“不论其他,若真由圣上吩咐,为何不在在世时颁布?而且,废止了多项规定,本就不差这一项。”</P>

他用着嘲讽的语气带过颁布时的艰辛,落脚在颁布的合理性上。</P>

王晟紧接着跟上他的思路,继续往下说:“此事或许有蹊跷。不能单看这项规定颁布对谁不利,要看对谁有利。而且,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圣皇的相关书籍成为禁书,也与此有关。”</P>

季少淮点点头,却没有继续往下讲,反而勾起嘴角,嘲弄道:“他们将许多事,都安在圣皇身上。朝中众人自也知晓,可抓不到把柄。那时,京中大乱,圣上无权且病重,并未立即登基,而是将登基大礼设在圣皇仙逝的一年后。”</P>

“整整一年啊!”</P>

王晟原本低着头,思考方才的消息,听见这事后,瞬间抬头。</P>

季少淮从一旁,能看见王晟深邃的眼睛,以及双目中蕴含着不明之意。</P>

一年能行之事,实在太多了。</P>

王晟不敢往深里想,平静地叙述道:“我没记错的话,那时诗会,已超过集会人数吧?为何杨府从不避讳?”</P>

单单乙班的人数,就超过十人了,更别说还有甲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