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少淮曾说,此类书籍乃京中禁书,不可带出书房。</P>
那能将这书籍带走的,恐怕只有他口中的祖父,季老先生。</P>
所以,多说无益。能到这里,也不是全无所获。</P>
王晟转念一想,并未将这事放在心上。</P>
十日说长,对比于每旬一日的沐休算长,说短,王晟正在整理完功课,将“岁考秘籍”抄写完毕,送给王晏与王旲两兄弟,已然逝去,他都来不及将新的一回话本写完。</P>
王晟在岁考中取得二十六名的佳绩,于长乐府府学中排名第二十二名,从而保住了廪生的头衔。</P>
季少淮排第二十八,王晏在长乐府排名靠后,于百名开外,却是清河镇县学前十名,因而获得县学廪生的身份,至于王旲,依旧榜上无名。</P>
府学有四十个廪生名额,州学三十,而县学二十。</P>
长乐府府学甲班学子,只有岁考前二十名,方可进入。进入之后,除却每旬固定由训导、学官、教授的时间,其余时间均是自学。</P>
乙班则是岁考的二十一名至四十名,班级规模比丙、丁、戊三班小了许多,但是每旬都有一节阎学官的课。</P>
府学之中亦有举人,均是中举后考入府学,担任训导一职。至于其它的举人,只能在乡试得中后搬离府学,另谋高就,或通过其它考试,考得县丞、主簿等官职,或是前往书院就学,以便参加会试。</P>
不过,这些都离王晟相对较远,他现在还是一个刚刚升到乙班的生员。</P>
乙班比丁班自由许多,学子可以自由选择同为乙班的同住之人,若是两人作息不相符合,也可以报予训导申请调换。</P>
王晟自然选择还是与季少淮同住一处,毕竟选择新的同窗,如果那人有陋习,也是令人倍感头痛。</P>
乙班的课程比起丁班的课程难度深入许多,如果说丁班讲述的全是四书五经、诗词策问的内容,那乙班,就是不止讲述四书五经诗词策问,还在此基础上,引用《汉书》《魏书》《史记》等内容进行叙述。</P>
此外,乙班还设有丁班未曾设置的算学、律学,毕竟考上举人以后,这些生员就可以选择踏入官僚体系,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那是不行的。</P>
恐怕,从丁班升入乙班,对于大多数人,都要花上数年,毕竟两个班级的教学程度、教学质量与水平都不一样。</P>
难怪丁训导一直问自己要不要先去乙班旁听,原来如此。</P>
王晟一笑带过,至少自己现在射箭的技术,比一年前来说,进步颇大。</P>
乙班学习的日子,比起丁班更加忙碌,也让王晟没有精力管其它的事情。</P>
早早起床锻炼,习字,与季少淮一同去“志道斋”或是“依仁斋”听课,再去馔堂用餐,回号房歇息。偶有习射或习字课,才要更换新地点。日子平淡而充实。</P>
有道说,树欲静而风不止。</P>
王晟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充实了,可是,让其余乙班的同窗看着不是滋味。</P>
有人孤立也无用。</P>
王晟一直与季少淮待在一处,也从未参加诗会,如果说同窗孤立他,不如说是他与季少淮两人孤立同窗。</P>
这不,王晟前脚刚与季少淮分开,后脚就被堵在路上,大约有数十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