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P>
王文秋连说三个好。</P>
“过阵子一定要给两个祖父上炷清香。”</P>
王晟也笑着点头答应。</P>
柳昭星在一旁说道:“我们快回去吧,我煮了昼食,放在灶上,现在估计还是热的。”</P>
王晟也应下,回去用完昼食,又回屋拿起书,继续学习。</P>
等到晚上用餐,都无人询问自己县试是何排名,他好奇在桌上一问:“你们都不好奇我排第几吗?”</P>
王文秋直言道:“考上就好了,如果你愿意与我们说,自是会说的。”</P>
他自己想了一宿,只要考上就行。毕竟儿子中了这榜,往后不用托关系,都能去镇上经营之所谋生,不用再来田间劳累。</P>
况且,自己这儿子,从五年前那场事变之后,性子变得个格外沉稳,如果不说,那可能是成绩不够理想,这为人父母何必做那戳人肺腑之事。</P>
“我中了第一,是我们县的县案首。”</P>
“什么!”</P>
“哥?”</P>
“晟儿!”</P>
这下,一家子除了王晟,其余人均吃不下饭。</P>
王晟扒拉一口饭,抬头一看,只有自己勤勤恳恳干饭,纳闷道:“我愿意说,这没什么不可说的。只是回家用完昼食,你们都各自忙碌去了,这才未说。”</P>
他想着,从不能时时刻刻扒拉着其余人,说自己考了第一,不如等晚饭再说。</P>
王文秋立马站起身说道:“我要去给你的祖父上炷香。”</P>
王阳兴的牌位过户之后就请到家里,就在正堂得另一侧。</P>
只见他去外面清洁面部油渍与手部脏污,回来从另一处找出三根香,“刺啦”一下,将火柴点燃,点上香,郑重其事将此事分享给天上的祖宗。</P>
等忙完这一通,王文秋这才刚坐下,柳昭星也说了句:“等晟儿考完院试,咱们一家都去清池岩还个愿吧。”</P>
王晟没有反驳他们,虽然自己坚信唯物,但这个年代,与父母讲究唯物,实在太苛刻他们,图个心理慰藉也好。</P>
隔一天,大家都听闻这个消息,纷或带时令蔬菜,或带自家瓜果,纷来王晟家道喜,他一一谢过,把这些东西都退了回去。</P>
这年代大家都不容易,他此时收了别人的礼,没准有些人家中少一道菜。</P>
乡里乡亲的,众人看他人送礼,自己又不好意思不送,咬咬牙也送了,这风气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不如在一开始就退回去。</P>
此事了解之后,王晟本来纠结,自己要不要用着自己所剩的积蓄,去镇上读一个月的私塾恶补一下策论与诗赋方面的知识,还不等他做下决定,王阳开村长突然独自一人来到王晟家。</P>
“晟儿,过来。”</P>
王阳开坐在位置上,从怀里拿出二两银子放桌上,“这是你得县案首,族里的奖赏金。”</P>
王晟连忙摆手,“族长爷爷,每月五十文钱的束修已经是受了族里的恩惠,这我万万不能收。”</P>
“没事的,你收下吧。这是你堂叔说要兴办族学就立下的规矩,只要有人能在科举中得第一,就能得这二两。此外,上榜之人均得五百文,不单你有,我那两个不成器的孙子也有。”</P>
王阳开解释道,又透露出一个至关重要的消息。</P>
“族里决定,再请一个夫子担任蒙学先生。你接下来可以接着来族学里,青云与我相商过后,还是想与你们再上上策论与诗赋,交代一些府试与院试的事宜。”</P>
“王氏宗族大恩!堂叔大恩!”</P>
王晟真心实意感叹,暗下决心,以后莫忘此恩情。</P>
“我们王氏,能否走出这清河镇,还得看你们年轻一代。你勿要因此次成绩高傲自满,勤勉好学方能登上高台。”</P>
王阳开又勉励几句王晟,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