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1 / 1)

即便是县里知道张凯带队要来的时候,实际上张凯已经带队出发了。为的就是一个紧迫感,不给开阳县任何反应时间,不打时间差。可是程大勇能直接说实话吗?我们县里没给你们准备办公室,你们等会吧,我现在准备?他要是真的这么说了,那可太没有政治智慧。所以只能说准备的办公室不太好,必须重新准备才行。杨东是知道实情的,当然也没必要戳破真相,让程大勇丢脸,对自己工作没任何好处。“张主任,先去我办公室坐会吧。”“开阳县也是我老家,我也算是东道主,在我办公室坐会吧。”杨东笑了笑,朝着张凯说道。这话既是帮程大勇解围,其实也是给开阳县解围。杨东是本地人,是开阳县人,这是事实。程大勇经过杨东这么一说,这才想起来人家杨东也是本地干部。这或许就是杨东带队来开阳县巡视,最大的优势了吧。同样是本地干部,不至于本地干部抵触他。甚至很多干部都不是开阳县人,更没资格抵触杨东。他似乎还记得,前税务局局长杨旭,是杨东的大伯,两人是有亲戚关系的。不过杨旭已经被停职了,基本上靠边站了。更讽刺的是,让杨旭停职靠边站的人,就是他的这个侄子杨东。要不是杨东上次来县里调查,杨旭也不会被停职。可即便杨东这么做了,开阳县本地干部也挑不出任何错。首先是杨旭犯错了,他就得承受这个后果。其次杨东是本地干部,这是地缘优势,没有人会抵触杨东,也没资格抵触。毕竟谁也不知道,说不定哪天,杨东就会主政开阳县,翻身直接成了他们的领导。这就是本地干部所具备的隐性优势。而且杨东主政开阳县,还真不是异想天开,反而很有可能啊。杨东已经是副处级巡视专员,只要杨东再熬两年资历,担任个常务副县长,都是没问题的。因此,谁会为了一个巡视工作,去得罪这位大有前途的年轻干部,而且是本地干部!一行人跟着程大勇和杨东,来到了县委楼的四楼404会客厅。“大勇县长,很慷慨啊。”张凯进来之后,没有立马坐在沙发上,而是翻看了一下办公室的文件用具,还有装修装饰,随即夸奖了程大勇一句。“这是我们县里应该做的,况且最终核账报销的是省纪委财政处,我们花多少,你们就得拨多少,哈哈。”程大勇笑着开口,又开了个玩笑。张凯转身看了眼程大勇,也笑着道:“那…省纪委多来你们县里几次?多给你们几次报销机会?”这话本不该说,毕竟是煞风景的话。但他还是说了,为的就是敲打程大勇。他发现程大勇所说的这个玩笑,未免太不把省纪委当回事了。程大勇听了张凯的话,脸色不变,却是心里吓了一个激灵。一次就受不了,还多来几次?谁愿意让省纪委过来啊?“张主任还真是为我们县财政着想,替我们县财政减轻负担啊。”程大勇笑了笑,回着张凯的话。张凯是一心敲打,锋芒毕露。但程大勇却是继续把玩笑进行到底,也不跟张凯针尖对麦芒,让张凯想敲打的意图直接落空,像是敲在了棉花上。杨东知道张凯这种省纪委机关的干部,没有经历过基层,有些时候还真的和程大勇这种基层上来的干部,不是一个层次。不是说机关的干部就不如这些基层上来的干部,而是各方面都有所差异罢了。是差异,而非差距。机关干部有机关干部的优势强项,而基层上来的干部自然也有其独到之处。但是最终还得是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走的更远。这是客观事实,历届首脑都必须有基层执政经验,最差也得在县里历练过几年。如果没有这个基层执政经验,绝对走不到最上层的那一步。实践出真知,基层出真龙。“张主任,坐下喝茶。”杨东适当的开口,不再让两人从言语上明争暗斗。因为没有意义。张凯可以不给程大勇面子,但是必须给杨东面子。谁让杨东和苏沐芸的关系近啊?这一点,他们省纪委圈子都知道了。“杨东,我来的时候,胡秘书长让我转告你两句话。”张凯坐下来之后,随即开口。但是开口之前,故意看了眼程大勇这些县里干部。“什么话?私底下说?”杨东问了他,又试探的问了下一句。“不必私底下说,胡秘书长让我转告你。”“秘书长说了,你杨东是个有本事的,巡视组的相关工作,你势必能处理的很好,不要拘谨,不要担心,有党纪国法撑腰。”张凯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更高,声音更亮。他就是故意说的。既然专组过来了,那就意味着要动手。而动手,势必先震慑一下开阳县干部,让他们别和组织对抗,老老实实的配合省纪委巡视组,省纪委专组的相关工作。程大勇和辛尧对视一眼,眼中满是震撼。胡秘书长是谁?他们自然知道,省纪委秘书长胡文中,堂堂正厅级干部,竟然如此信赖杨东?他们之前倒是真的小瞧了杨东,本以为杨东的靠山也就是关木山,至于去省纪委也不过是恰逢其会罢了。可现在看起来,远不止如此啊。“胡秘书长也让我告诉你一声,你的进度落后了,目前已经有四个分组做出了大成绩。”张凯再次开口,传达秘书长的另外一句话。四个组做出了大成绩?这话看似平静,实则暗藏凶意。什么是大成绩?自然是调查了不得的干部。能够称呼了不得的干部,至少也得是个县委常委级别。“我知道我们进度落后,所以啊,这不是让你这个张主任过来帮我了?”杨东笑了起来,朝着张凯说道。省纪委专组一来,该有人颤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