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夜半密谈(2 / 2)

唐王笑着回道:“哎,我知道,王莫要不重视小病,臣告退。”</P>

太尉韩鱼带着大儒荀不疑来唐国的消息传开了,天下 士子都很期待荀夫子对唐的看法,这也是一个扬名的好机会。</P>

“听说荀夫子去唐国了,你知道这件事吗?”姬琮兴冲冲地比划着,“若能与荀夫子游,死不狠矣!”</P>

崔祁只是继续抄写:“我刚知道,但你还完不成的话,就要扣俸禄了。”</P>

这个世界同样有百家争鸣,现在最有名的大儒就是这位荀不疑。</P>

他性情刚毅,门下弟子不多,却个个大才。言论大胆,常常以激烈的言辞反驳他人,偏偏没人能驳倒他。</P>

“哎,阿祁,这么有趣的事怎么能不看看,明日休沐,咱们去吃炮豚。”</P>

“我要带着霁儿一起。”崔祁手上不停</P>

“好啊,你总说霁儿不聪明,我倒要看看这孩子。”</P>

姬琮虽然流落他乡,到底还是有些积蓄,不然以他的大手大脚,凭着一点俸禄,早就饿死街头了。</P>

“明天我要去赴一位朋友的宴,霁儿也一起。”</P>

崔祁一边收拢已经干透的菇菇,一边跟云姬说了说要带霁赴宴的事。</P>

“好,我明天要去东市,可能回来的晚些。”云姬拿着针线,正在为霁儿做新的袍子。</P>

唐国,相府。</P>

因为唐国没有官设学宫,论道就改成了在相府举办。赵婴面上冷淡,静静地看着一群衣冠楚楚的士人争得面红耳赤。</P>

他不太看得上这些日日空谈的学问家,不做事怎么能看出水平高低呢?</P>

“相邦,你有什么看法吗?”</P>

随行史官正在奋笔疾书,他有预感,这次论道一定会名垂青史。</P>

“荀夫子名气当真大得很,他一来,这些人都跟着跑来了。”</P>

赵婴作为主家,不能离开,一想到还有成山的公文要处理,他就头疼。</P>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君王以身作则,怎么能监视臣民呢?”</P>

一个带着齐冠的儒生大声叫着,矛头直指千面司。</P>

其实千面司有两部分,明的一面负责王族诸事,叫宗正府,由王弟公子昇掌管,暗的一面则是监察天下,搜索罪证。</P>

世人多知道有这么个组织,却并不知道它由谁负责,藏在何方。</P>

“荒谬!君王不能掌握百官,怎么能让他们为国效力?”</P>

出声的是沈宁的弟子,法家术派,张谭。</P>

接着,几个学派开始了无穷无尽的争论,史官笑嘻嘻的,记了数卷竹简。</P>

“婴,是不是平时太累了?”</P>

赵婴苦笑,累不累您还不知道,全国上下的事务都要我处理,好不容易歇歇还要听一群老头大喊大叫,苦啊!</P>

“臣只是觉得有些无趣。”</P>

“可不要小看这些士人,名声能带来许多好处,不用付出什么就有奇效。”</P>

“大王说的是。”</P>

“说起来,昨日那位张君也算是我同门。”</P>

唐王有些怀念,当年读到沈宁着作,幼小的公子元惊为天人,对其大加赞赏,不远千里地跑到越国追随学习一段时间。</P>

“此人主张激进,怕是不适合为官。”赵婴翻阅着竹简,清秀的眉头皱了起来。</P>

“荀夫子当真高论,教化之路怕是千难万难。”唐王感慨着,“人人如龙,人人如龙,我这些儿子恐怕是例外。”</P>

不成器的公子们让父亲十分发愁,唐王并非无情,不过在江山社稷面前,他选择了沉默。</P>

“农家提出不少耕种之法,臣已下令进行实验。”</P>

“婴精于事务,在学问上就不大用心了。”</P>

“王就别打趣臣了,我已经很久没有读过书了。”</P>

“我又何尝不是呢?”</P>

两人相视一笑。</P>

“人人如龙,荀夫子好厉害!”虞国的士人也热烈讨论着,姬琮手舞足蹈,十分兴奋。</P>

“荀夫子怕不也是穿越来的吧?”崔祁默默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