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梨初不像她娘亲这么纠结,她在感受这种双脚离地、重心移动的感觉。
再说不就是万众瞩目么?她早就习惯了。
一次宫宴,一次赏花宴,还有那些赏赐,陆谨将她的特殊昭示得明明白白,她还有什么不习惯的?
所以面对甬道上众人投过来的目光,她极为淡定,甚至还在心里琢磨着,等见到陆谨时告诉他:下次不要步辇,改为轿子。
这样的话,她阿娘和嫂子就可以自在一些了。
就是不知道,这里有没有轿子可以选。
事实上,当然是有轿子的,只是阮梨初不知道而已。陆谨那边也曾考虑过让她坐轿子。
大长公主坐的就是轿子,不是步辇。
因为大长公主每次都是带着小孙女入宫,为了防止出状况,她每次都选择轿子这种隐蔽性较高的代步工具。
那陆谨为什么考虑过之后,还是选择了给阮梨初准备步辇呢?
很简单,因为陆谨想让别人看到阮梨初的与众不同。
这个,阮梨初自然是不知道的,若是她知道了,怕是要翻着白眼说陆谨是个“大显眼包”。
......
宫道上,十余名太监抬着步辇齐步走着,向着曦光殿前行。
领头走在最前面,负责开道的是两个与崔达海年纪差不多的小太监,崔达海本人则守在阮梨初的步辇旁边。
这次举办宫宴的地点与上次的地点也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这条路阮梨初多多少少也有些熟悉。
坐在步辇上,看着不断从眼前闪过、向后退去的红色的宫墙,她心中不禁感慨了起来。
若是不坐这步辇,从宫门口走到曦光殿,至少也要走半个多小时。
上次因为有老夫人的缘故,她们走的相对慢了一些,感觉差不多一个小时左右的样子。
而坐在这步辇上,不仅无需自己费力,还能看风景,视野也非常开阔,完全不同。
不过有一点很奇怪,按说她是第一次坐步辇,应该感觉非常新鲜才对,可她却并不觉得陌生。
难道与九百年前的记忆有关?
她要觉醒记忆了?
想着想着,阮梨初的注意力就从这步辇上转到了九百年前的黎初身上。
崔达海人虽然在旁边跟着走,但他有三头六臂,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所以阮梨初的一举一动他都知道。
见阮梨初陷入沉思,他不自觉地放轻了脚步。
而这一路上若是有在忙碌的太监或者宫女,前面领路的两个小太监也都会发出噤声的手势,所以并没有什么声音会吵到阮梨初。
这是宫里的规矩,只不过崔达海在阮梨初来之前特意重点强调过,所以现在的小太监们贯彻的更加认真和深入。
除了宫女和太监之外,宫道上还有往曦光殿去的大臣或者家眷,他们当中倒是有些人在看到阮家的这三人时震惊的不得了,有个别人还险些失态。
不过也都被身边的家人及时制止住了,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所以阮梨初这一路上几乎没有被打扰,等她思绪回笼的时候,已经到曦光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