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捂住脑袋,只感觉心累。</P>
她没想到自己精心挑选的那些州县长官,他们做贪官污吏也就算了。</P>
结果连平定民变都做不到。</P>
过了一阵,女帝总算恢复过来。</P>
她抬头看向计华。</P>
“计大人,这消息你早就知道了吧?”</P>
计华果然点头。</P>
“确实如此,其实十几天前,兵部就有奏报,说某县可能有人造反。”</P>
“只是当地县官强行压下,打算靠着衙役平乱,然后再直接奏捷。”</P>
“因此下官也就没有禀报给陛下。”</P>
女帝冷哼一声,对于这个结果倒也不意外。</P>
计华是两朝老臣,根深蒂固,消息灵通些也是正常。</P>
至于那县官的行为,也十分寻常。</P>
大多数地方官,发现自己治下出了问题,第一反应肯定是先压下去,看看自己能不能处理。</P>
如果能处理,那就解决问题之后再上报。</P>
这样不仅不会被问责,反而会被嘉奖。</P>
然而问题在于,那县官不仅没有压下民变,反而导致民乱扩散。</P>
女帝叹气,对着计华问道:</P>
“那县官呢?现在跑到哪里去了?”</P>
“你这就派兵把他给朕捉回来!”</P>
这次计华倒是摇头。</P>
“回禀陛下,韩县令带兵作战之中,被流矢误伤,已经死在乱军之中了!”</P>
女帝表情有些复杂。</P>
“哼,算他运气好。”</P>
“倘若他不死,朕非把他抄家灭族不可。”</P>
“罢了,既然他为朕尽忠,那此事就到此为止吧。”</P>
不过很快,女帝就察觉到什么。</P>
“嗯?死于流矢?”</P>
“那些乱民,顶多是斩木为兵,手里有些长矛罢了,他们哪里来的弓箭?”</P>
女帝十分敏锐的察觉到这一点。</P>
“莫非是流民之中,有造反的官兵?”</P>
“还是说有匈奴人混入其中?”</P>
计华连忙拱手。</P>
“圣明无过陛下,臣正要禀报此事。”</P>
“那流民之中,确实有些造反的官兵加入其中。”</P>
“也正因为有了他们,韩县令才一时不察,被弓箭射死。”</P>
“他死了之后,他带去的官兵才会一哄而散,使得流民做大。”</P>
女帝脸色瞬间阴沉下来。</P>
“朕自从登基以来,不顾国库空虚,也一直往北方各郡县送银子,就是怕短了官兵的粮饷。”</P>
“结果他们就是这么报答朕的?”</P>
这一刻,女帝心中不满,已经达到极限。</P>
“都是一群废物!”</P>
这下不管是哪一派的大臣,都连忙跪地磕头。</P>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龙体要紧!”</P>
女帝心烦意乱,随意摆手,示意群臣都起身。</P>
不要再磕头了。</P>
“当务之急,还是赶紧想办法,平定这场乱局。”</P>
“免得流民越闹越大,最后引得匈奴人南下。”</P>
女帝十分清楚,这次如果匈奴人再来,肯定是排山倒海一般。</P>
绝没有办法轻易打发走。</P>
而大宣现在,可还没有做好准备呢。</P>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该怎么办?”</P>
还是计华第一个站了出来。</P>
他作为兵部尚书,可是责无旁贷。</P>
“陛下,臣以为这次的民乱,还是该剿抚并举。”</P>
“一方面派出天兵,以雷霆之势出击,使得乱民心神恐惧。”</P>
“另一方面,则要派精明能干的臣子,去抚慰民心。”</P>
“让其他灾民,不至于趁机跟着造反。”</P>
“另外朝廷还是该赶紧挑拨粮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