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廉眼中闪过精光,兴奋行礼。</P>
“陛下放心,奴才这就去办。”</P>
“肯定给长公主,挑一个如意郎君!”</P>
女帝眉头微皱,开口补充道:</P>
“记住,此事要暗中进行,不可大张旗鼓。”</P>
高廉一愣,随即了然点头。</P>
也是,这事情要是闹大了,也是个不大不小的风波。</P>
“奴才记住了。”</P>
高廉走后,女帝负手而立,看着夜色,心情十分复杂。</P>
许久后,她才想起什么,突然笑出声来。</P>
“朕就说嘛,当日凌远辞官时,为什么总要看殿外呢。”</P>
“原来他当时是在看外边的大雪。”</P>
“这小子,莫非以为朕会对此视而不见?”</P>
笑完之后,女帝心情好了许多。</P>
第二日,小朝会。</P>
户部尚书第一个站出来,手中拖着一本奏折。</P>
“陛下,北方急奏!”</P>
“因为天降大雪,压垮许多民房,不少州县都受了损失。”</P>
“不少贫民,更是陷入冻饿交加的窘境。”</P>
“他们都希望朝廷调拨粮食和银子,帮助他们赈灾。”</P>
这事情自然是有的,但女帝却冷笑几声。</P>
“呵呵,凌远送回京城的银子,朝廷还没有捂热,就有人盯上它们了啊。”</P>
听到女帝提起凌远,在场大臣都没有说话。</P>
眼观鼻,鼻观心。</P>
过了一阵,还是女帝主动开口。</P>
“回旨,就说朕不准。”</P>
“早在刚下雪时,朕就下过诏书,让他们小心戒备,以免遭灾。”</P>
“现在冬天才刚过一半,他们就撑不住了?”</P>
“哼,让他们再坚持一个月再说!”</P>
女帝这么说,倒也是事出有因。</P>
除了韩忠之外,她还另外派人调查一番。</P>
知道这些州县的府库里,其实也还有些银子和粮食。</P>
根本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P>
现在向朝廷伸手,更像是有枣没枣打三杆子。</P>
毕竟朝廷要是批了银子,那他们自己,也就有了“发财的机会”。</P>
听到女帝不肯答应,户部尚书叹了口气,倒也没有坚持。</P>
“既然如此,那臣就这么回复了。”</P>
退下去之后,他跟身旁的刘御史对视一眼。</P>
看出各自眼中的忌惮。</P>
“这凌远,真是阴魂不散!”</P>
“明明人都辞官了,怎么还总是能提起他来?”</P>
“等那一千万两银子花完就好了!”</P>
至于计华,则是闭口不言。</P>
经过女帝的反复决绝,他总算知道,朝廷短期内不可能北伐了。</P>
所以他现在,反而忙着跟其他大臣疏远关系。</P>
“我在朝廷里朋友越少,到时候陛下就越可能派我带兵。”</P>
“但如果我势力遍布天下,那就算女帝想让我领兵,其他大臣也不会同意的。”</P>
计华深知这个道理,所以最近越发沉默。</P>
而其他那些大臣,也都没有什么好禀报的。</P>
一时之间,朝堂上居然沉默下来。</P>
女帝见状,倒是亲自开口。</P>
“诸位爱卿,其实朕另外还有一件事情,想要问问你们。”</P>
大臣们连忙拱手:“臣等不敢,请陛下询问。”</P>
女帝点了点头,随后问道:</P>
“朕是想问问,前朝的长公主出嫁,都是何等规制,又要花费多少金银?”</P>
听到女帝如此询问,不少人心思瞬间活泛起来。</P>
女帝这个问题,自然不可能是随口问的,必然有根源。</P>
也就是说,大长公主可能要出嫁了。</P>
朝臣都很清楚,孔璇与女帝关系密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