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吸金湖(1 / 2)

转眼已到七月。</P>

七月的苏北大平原,水草丰满,鱼肥虾美。</P>

蒋小宝和赵希希赶往机场,目的地海北。</P>

赵希希如今已是考古界名气初起的新秀,刚刚随队完成一项大型考古任务。</P>

西安到海北1200多公里,赵希希是第一次去海北,满怀期待。</P>

她是一米六五的个子,今天穿了裙子和平底鞋,鞋子是老式绣花鞋,西安老城区一个老奶奶手工做的,很有名。</P>

......</P>

江苏南洋机杨。</P>

宋一金和痞子河长陈明志已在接机处引颈多时。</P>

这两个人本没有交集,不过陈明志对宋一金是有所耳闻的,一个是跟摸金校尉打擦边球的,一个是省城古董商,陈明志知道宋一金的名号。</P>

后来因为蒋小宝的缘故,又加上陈明志是宋一金婆娘庄上的,这两个人走到一起可谓是长短互补。</P>

日后宋一金公司得以在短时间内光速壮大,陈明志功不可没。</P>

接上赵希希和蒋小宝后,四人聚齐,轿车一路向南,回到宋家大院。</P>

宋家妈妈、媳妇早早地烧起大锅,锅子里炖着大鹅子,桌子上摆着地方特色熏烧猪头肉和猪耳朵、素鸡、红烧肉坨子、水牛肉切片和青菜烧水牛肉,满满一脸盆的小龙虾等等,三箱啤酒、两瓶白酒。</P>

吃饭时,天上牛飞,地上马跑,甚是热闹。</P>

翌日,众人早早起床。</P>

宋家大院是八十年代初期的老建筑,所有窗户都是功夫木匠手工制作雕刻,桐油上色,古雅典朴,四周都建有房屋,来十几个客人都住得下。</P>

四人驱车前住镇上吃早茶,早茶尤为特色,这地方本为扬州辖区,操扬州话,不仅吃丰盛的早茶是生活习惯,老少更是喜欢水包皮,村村有浴室,扬州色彩特别深厚。</P>

一笼包子,一笼甜烧麦,一笼角子,一碗肉坨子烧粉丝,一碗烫干丝、一盘糖腌生姜,一人一杯绿茶。</P>

赵希希赞不绝口,称把早饭吃成中饭的样子全国怕是独一家。</P>

坐满一桌子八个人,点上十几个盘子,才是正宗吃早茶。</P>

用毕,驱车去往野老郭村,蒋小宝家里。</P>

工作点设蒋小宝家里,主要是方便、保密。</P>

蒋小宝家里平时没人,他父母均住在蟹田上,蟹田活多,来回容易误时所以大多时间都住在蟹田上。</P>

宋一金让蒋小宝去塘上抓些螃蟹给赵希希吃。</P>

将八仙桌抬到院子树下,四人很快进入工作状态。</P>

很快商定了三个决议。</P>

一是领队问题。由宋一金担任,理由自然是成熟稳重,富有领导力,关键是不差金。</P>

二是安全问题。人身安全顶天,各自负责,安全展开,安全进行,安全收官,禁止私自活动。</P>

三是保密问题。一切行动和信息限于四人范围,严禁泄密、私藏私占,禁碰墓葬。</P>

四是经费问题,这个还没等众人开口发表意见,宋一金已宣布决定由他全部承担,赵希希愕然,陈明志则笑而不语。</P>

根据金一金和蒋小宝前期的探访信息,四人决定将切入点放在海北着名景区——护金荡。</P>

正议着,蒋小宝的父亲提着一口大钢精锅子回来。宋一金揭开锅盖一看, 乖乖,一锅已经烧好的螃蟹,只是个头不大。</P>

蒋小宝略带尴尬地说,这还是苗子,要九月份才开始上市。</P>

无妨。</P>

一顿忙活,一锅子螃蟹就着米醋,不一会就见了底。</P>

吃罢,大家心满意足。</P>

宋一金却抹了抹嘴,故意骂陈明志,“吃了一锅子的蟹苗,也不知道人父母心里疼不疼。”</P>

海北古城四攒坊。</P>

四人路过四柱四门亭阁式的牌楼,前往护金荡。</P>

不远,县城出来往北就是。</P>

宋一金在开车转弯时,压到清洁工阿姨的竹扫把尖,人家正在扫马路。</P>

一阵噼里啪啦!车后传来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声音。</P>

宋一金和陈明志连忙下车,向老人家点头哈腰地赔个不是,毕竟是自己理亏,如果再开快一点就有可能把人家带倒了,没伤到人家已经万幸。</P>

幸亏老人家善良淳朴,人家仅仅抱怨几句,并没有躺下来说理。</P>

“这要是在别的地方,不得到花个大几百上千的,弄不好还要去人民医院科室轮流一遍。”赵希希感叹道。</P>

有惊无险后,一路到达护金荡。</P>

果然不同寻常,湖面碧波粼粼,百鸟戏翔,尽显奇丽之景。</P>

难怪有诗云:“去鸟疾如箭,倏然风有声,连天芦草碧,落日远帆明。”赵希希赞不绝口,这说的就是这里吧?</P>

陈明志找来一条船,船也不小,能坐七八个人,船工师傅六十来岁,一身渔民打扮,长得十分精神。</P>

船行至湖中央,风光无比秀丽,自是十分惬意。</P>

四人斜靠船帮,享受凉爽习习的夏意,似乎已然忘记他们此行的任务。</P>

赵希希右手不经意地放到水里,她很感受水流划过手心手背的感觉。</P>

突然,湖面骚动起来。</P>

水面现出巨大漩涡,船工脸上顿时失色,如临大敌,马上调转船头试图离开这片水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