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朱标撒腿就要跑。</P>
“你个兔崽子,进来之前不知道先遣人通报一声吗?”</P>
“不是你说过我有事禀报的话,不用通报的嘛!”</P>
“好你个兔崽子,你还敢顶嘴,看我今天怎么收拾你!”</P>
……</P>
明朝。</P>
崇祯年间。</P>
崇祯皇帝朱由检握剑走向煤山,目睹天幕上的丰收图景后,仰天狂笑,</P>
笑声中夹杂着无尽悲凉,直至眼角泛起泪光。</P>
亩产三千斤。</P>
哈哈哈哈哈!</P>
亩产三千斤!</P>
事到如今,纵然亩产三万斤又能如何?</P>
迟了!</P>
一切都太迟了!</P>
皇兄,弟弟当不成尧舜,只能当亡国之君了。</P>
这大明的江山,弟弟守不住了。</P>
守不住了……</P>
皇兄,弟弟真的倦了。</P>
让我,好好歇息吧...</P>
……</P>
清朝。</P>
乾隆听到亩产三千斤时,倒是没什么触动。</P>
清朝已有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虽然达不到亩产三千斤,但亩产千斤已是常态。</P>
有这样高产的作物,他就已经很心满意足了,实在是没必要再花个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研究这所谓的杂交水稻。</P>
有那时间,大力推广下玉米,番薯不好吗?</P>
反正饿不死人就行呗。</P>
他反倒对天幕上田连阡陌的稻田更有兴趣,仔细观望了一阵后,顿时诗兴大发,出口成诗。</P>
“一斤两斤三四斤,”</P>
“五斤六斤七八斤。”</P>
“金波翻滚三千斤,”</P>
“此景只应天上有。”</P>
等乾隆吟诗完毕,第一狗腿子兼任钱袋子的和珅立刻出声赞叹:“妙哉!妙哉!此诗非凡啊!”</P>
“陛下的诗才真是千古无二,就连那李太白也稍逊三分啊。”</P>
“就比如这句‘金波翻滚三千斤’,简直就是妙极了,不仅和天幕画面相呼应,还代表了陛下您对咱们大清稻米丰收的深切期望。”</P>
乾隆被夸的心花怒放,嘴上却淡淡地说着:“哦?只是诗才吗?看来朕的词作很不入你和大人的眼嘛。”</P>
闻言,和珅连忙跪地磕头:“奴才该死,奴才绝无此意啊。“</P>
让和珅跪了好一会,乾隆才冷哼道:“罢了,起来吧。”</P>
“陛下圣明!谢陛下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