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为了填补原有堡寨因调出部分兵力而产生的空缺,他们从当地的黑奴群体中精心挑选出一部分人组成奴兵队伍来加以补充。
关于未来堡寨的统治结构,基本上还是遵循着大秦王朝的传统模式:汉族人处于领导地位,仆从民族则成为中间力量,而数量众多的奴兵则构成了整个统治体系的坚实基础。
以最为常见的寨为例,通常会配备三个百人队的兵力。其中一个百人队专门负责驻守堡寨,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另一个百人队则执行巡逻任务,确保周边区域的安全无虞;最后一个百人队则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调整,以便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在这三支队伍中,汉人人数约为五十多人,他们凭借出身和学习过完整军事教育,以出色的军事素养和指挥才能担任各级军官职务。
而仆从军大约一百人则作为骨干力量,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至于那些尚未满编的职位,则全部由奴兵来填补。这样一种分工明确、层级分明的组织结构,使得各堡寨在面对各种挑战时都能做到有条不紊、高效运转。
堡寨四周那空闲的土地之上,被掌控着大量辛勤劳作的黑奴们开垦成为一片片肥沃的农田。他们精心耕作,种植各类农作物,以此来确保驻守在此地士卒们充足的口粮供应。当收获季节来临之时,如果粮食产量超出了满足士卒需求的部分,便会由联盟出面进行统一收购。而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丰厚钱财,则会下拨至各个堡寨,作为对其出色表现的一种激励和奖赏。
这些堡寨不仅承担着重要的军事防御职能,还是一个个繁忙的驿站。在这里,各种情报消息如流水般迅速传递;上级下达的命令文书得以准确送达;往来的官吏受到热情周到的接待;无论是官方还是私人的书信,都能安全及时地收发。
高耸入云的烽火台,同样由负责驿站事务的士卒们悉心管辖。每一天,当晨曦初现或是夕阳西下之际,他们都会准时点燃象征着平安无事的袅袅青烟。而为了保证这一重要信号源的持续燃烧,所需的干草、干燥的牛粪以及稀少珍贵的狼粪,皆由那些勇敢无畏的斥候们在外出侦查时细心收集并带回。
在堡寨与堡寨之间,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官道宛如蜿蜒的巨龙伸展向远方。其中,几个相邻地区的中央位置还矗立着一座座规模宏大的城池,它们犹如连接各方的关键枢纽,使得交通更为便捷顺畅。城与城之间的官道宽敞无比,足以让四辆马车并肩而行;而堡寨之间相对较窄一些的普通官道,也能够容纳两辆马车并排轻松通过。
官道的两侧,依据当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人们精心挑选出适宜的树种,并将它们整齐有序地栽种成行道树。这些翠绿的生命不仅为过往行人带来一片清凉与绿荫,更增添了几分生机勃勃的景象。此外,在道路与行道树之间,工匠们巧妙地挖掘出一道道深深的排水渠。每当雨水降临,多余的积水便能顺着沟渠迅速排出,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官道不受水浸损害。
修建这些官道所使用的泥土,并非一般的生土,而是经过蒸煮处理后的熟土。这样的土壤质地更加细腻紧实,不易松散变形。而且,在铺设完成后,工人们还会动用巨大的石制轱辘反复碾压夯实路面,使其坚固耐用。至于官道的日常维护工作,则交由各个堡寨各自负责落实,以确保道路始终保持良好状态,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