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胜赶忙解释道:“大王以及像微臣这样的官吏平日里所食用的皆是由北非远道而来的海盐,品质自然要优良许多,但由于其价格不菲,所以只能供给少数人享用罢了。”
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即又问道:“那阿尔金不是临近大海吗?为何不能就地取材,通过煮海水来获取食盐呢?”
郭胜苦笑着摇了摇头,无奈地说:“其中原因有三。其一,当地居民并不知晓如何煮海制盐;其二,缺乏足够的燃料用于煮盐;其三,就连煮盐所需的铁锅数量都难以满足需求啊!”
刘长安眉头紧锁,继续追问:“那么这个难题可有破解之法?”
郭胜稍稍迟疑了一下,然后缓缓答道:“微臣在郡学求学时,曾于某本书籍当中读到过一种晒盐的方法。只可惜,从未听闻何处真正采用过此种方式制取食盐。”
“不妨一试,但需切记,这矿盐毕竟含有毒性,万不可过量食用啊!”他一脸郑重地叮嘱道。
“微臣领命。只是,据书中所述,其相关记载颇为简略,微臣对此也不甚明了,着实不知该从何处着手才好。”郭胜微微躬身,面露难色地回应着。
“既然是晒盐,那就需得寻一些能工巧匠来挖掘池塘,并将海水缓缓引入其中,再慢慢地进行晾晒尝试,不妨多多试验一番。”说罢,郭胜便领命匆匆而去。
而在此后的一段时日里,刘长安则一直安坐于书房之中,专心致志地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政务要事,竟未曾踏出房门一步。时光悄然流逝,直至一日,郭胜前来禀报称晒盐之事始终未能取得成功。闻此消息后,刘长安稍作思索,旋即下定决心亲自前往阿尔金走一趟,以探究竟。
这王府之内的众多侍女与太监们,自从跟随刘长安来到沙海国已然过去了整整三年,但平日里却甚少外出。此次听闻刘长安要出行,且行程较为宽松闲适,众人皆兴致勃勃,表示愿一同随行,权当是一次难得的出游之旅。
从沙海县到阿尔金,其间路途遥远,约有将近一个月的行程。一路上,刘长安率领着众人走走停停,并不时对沿途所经之处的矿场、冶炼厂以及军屯等地进行视察。如此一来,既能了解当地产业发展状况,又可顺带安抚民心。
历经数十日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阿尔金之际,正值这一年当中最为炎热的时候。此时,气温之高令人难以忍受,甚至超过了四十摄氏度。然而,令刘长安感到颇为棘手的是,那些由工匠们在海滩辛苦挖掘出的晒盐池竟然无法有效蓄水。即便引入了大量的海水,也依然无法顺利进行晾晒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