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外有好武恶文名声的瑄王爷,私下里是看书的。</P>
一排书架子上,裴衿的书占了九成。余下是李元杼的书,其中兵书和史书是最多的。</P>
李元杼在他面前尤其爱看史书,还能手不释卷,专注非常。不会做到看了两行,就脱手扔下玩乐去了。</P>
关于李元杼看史书。</P>
裴衿一开始也觉得惊奇,以为他只是学着小儿一般,爱看些史实故事之类的,不解其中深意。</P>
话说回来,裴衿并不好奇李元杼读书进度如何,是否理解其中深意。</P>
他一不是教他读书的太傅,二不是他的父亲,也不是要督促丈夫上进的妻子。</P>
皇子由于身份的原因,不能参加科举。读书如何,不读书如何,全靠自己意愿。</P>
裴衿在乎的是,李元杼不要在他读书的时候对他动手动脚就行。</P>
李元杼兴许是无所事事,看着他长时间伏案读书,一句话不与他讲。</P>
冬日天气太冷无处可去,反正在入冬以后他读书的时候,李元杼自己也会捧着一本书去看。</P>
现在李元杼拿着《春秋》问他,书上是否写错了东西。</P>
裴衿正巧把书放下,准备闭上眼睛小憩一会儿,觉得他好不容易看书时有了问题,就问他:“写错了什么。”</P>
李元杼拿书过来,指着书上的小字问道:“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其中克有攻克,克敌制胜的意思,哥哥制服弟弟用克。岂不是失去了伦理。”</P>
裴衿扫过一眼内容便知李元杼在看五经之一的《春秋》,据传孔老夫子修订的,也是参加科举考试学子必读必会融会贯通的一本书。</P>
郑伯克段于鄢,这段典故来源于春秋时郑庄公在继位后,亲生母亲偏心自己弟弟共叔段并撺掇助力其造反。</P>
被郑庄公反制的故事。</P>
裴衿接过书,稍稍抬眼看了眼李元杼,先是极力的“赞美”于他,“不错,知道斟词琢句了,会读书了。”</P>
皇帝有文采对辞赋造诣颇高,对皇子的要求甚高,皇子的文采越高,功课越好,就也得其欢心。</P>
荣宠已极越过太子的宸王,现在的康王都是文采俱佳之人。</P>
而李元杼文辞……稍逊于兄弟们。</P>
李元杼面对裴衿的调侃,上前把人抱在怀里,付之一笑,“玉儿,我读书比不得你这个少年举人,你总不该嘲笑我这个不读书的蠢人吧。”</P>
裴衿似乎什么书都读,书架上的书,李元杼都没有听说过名字,不管是用于科举的四书五经,还是名家相关的注释解析,还有医药,占卜之类的。</P>
甚至连民间的话本子,他的箱子里都能有几本。</P>
李元杼曾经问过裴衿,科举要考这么多本书上的东西吗?</P>
裴衿回答说,“不需要,我只是爱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