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初光觉的再怎么吵下去也没什么意义,傅鸿煊这家伙就是缺少现实的鞭打。</P>
瑶初光眼神略有缓和说道:“傅鸿煊我们来打个赌吧!”</P>
傅鸿煊回应:“不赌。”</P>
傅鸿煊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那么多人都被瑶初光坑了,就没见她在谁身上吃亏过。</P>
不用想都知道这个赌注是瑶初光给他设的圈套。</P>
瑶初光一噎没想到傅鸿煊会这么干脆拒绝自己,这怎么成。</P>
瑶初光决定先抛砖引玉道:“我先说赌注,你如果赢了我可以满足你一个条件,反之你若是输了,之前我坑你进监狱的事就一笔勾销,以后都不能翻旧账。”</P>
傅鸿煊想了想这个赌注对自己来说赢了可以得到瑶初光许诺,输了也没什么损失,便点点头同意了。</P>
瑶初光笑眯眯道:“三日为期,找出你身边的隐患。”</P>
傅鸿煊:“隐患?”</P>
瑶初光:“回去好好想想吧!”</P>
傅鸿煊站在原地目送瑶初光远去的身影。</P>
此时萧阁老也回到家中收拾行囊,萧侍郎不解都问道:“父亲怎么突然要回华阳。”</P>
自从瑶初光定居西周的玉京城,虽然未定为帝都。</P>
但皇帝在那,那才是帝都,所以现在齐国的帝都就不好在叫帝都,改口开始叫华阳城。</P>
萧阁老直截了当说道:“不该问的别问。”</P>
萧侍郎只得闭嘴拿着行囊跟在萧阁老身后,萧阁老一边走一边交代着萧侍郎各自事情。</P>
当萧阁老刚刚走到马车旁,正准备上车时。</P>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打破了周围的宁静。</P>
萧阁老抬眼望去,只见一位身着战甲的男子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一队全副武装的护卫,气势汹汹地朝这边驶来。</P>
朴将军看到萧阁老后,迅速下马,整了整衣冠,向萧阁老行了一个礼,恭敬地说道:“萧阁老,末将奉陛下之命,护送您一程。”</P>
萧侍郎一听有人护送萧阁老回华阳,瞬间放心了不少。</P>
此次他们随陛下征伐到西周玉京城,这一路上都是行军策马。</P>
出来的时候就根本没带几个人,好不容易在西周安定下来,但一时间也不可能才买到下人和护卫。</P>
若只是日常吃穿用度还行,但若是要出远门,一时间却也没能凑齐一支护卫队。</P>
这山高路远的,要是路上出点什么事那该如何是好。</P>
现在有朴将军护送,其他的不说最起码安全有保障了。</P>
萧阁老见状,点了点头然后扶着车夫的手,缓缓登上了马车。</P>
朴将军则翻身上马,带领着护卫队伍,跟在马车后面。</P>
萧侍郎看着一行人走远后,才后知后觉的发现,朴将军带着那群护卫中有一个人很眼熟。</P>
到底是谁呢?</P>
突然萧侍郎一拍脑门!</P>
那不是王侍郎王文利吗?</P>
他怎么也跟着跑回华阳!</P>
夕阳渐渐西沉,天边被染成了一片淡淡的橙红色。</P>
傅鸿煊骑着马,缓缓回到了傅府。</P>
穿过那扇熟悉的大门,一草一木依旧如旧,仿佛时光未曾离去。</P>
傅府的规模宏大,往日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P>
然而此刻,随着夕阳的余晖逐渐消散,整个府邸也陷入了一片静谧之中。</P>
傅鸿煊穿过一道又一道门槛,每一步都显得那么沉重而寂静。</P>
过去,这里总是热闹非凡,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P>
而现在,只有傅鸿煊一个人在这空旷的府邸中穿梭,寂静得仿佛连自己的脚步声都能听到。</P>
景色依旧,但早已物是人非了</P>
傅鸿煊继续前行,穿过最后一道门槛,来到了自己的房间书房。</P>
傅鸿煊步入书房,关紧房门后,径直走向里面的书架。</P>
轻轻转动着书架上的一个暗格,只听得一阵轻微的机械声响,书架便缓缓移开,露出了一个隐藏的暗道。</P>
傅鸿煊提着灯笼,熟门熟路的踏入隧道。</P>
灯笼的光芒在隧道中摇曳,照亮了四周潮湿的石壁和蜿蜒曲折的通道。</P>
经过一段漫长的跋涉,傅鸿煊来到了隧道的尽头。</P>
推开门,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宽敞而明亮的地下室呈现在眼前。</P>
这里已经站满了人,都是他昔日麾下的将领和心腹。</P>
看到傅鸿煊出现,众人立刻行礼,齐声喊道:“将军!”</P>
刘十二见到傅鸿煊出现,就迫不及待说道:“将军我们找到安恬的粮仓了。”</P>
傅鸿煊眼神微沉问道:“在哪?”</P>
刘十二:“宁远城,他们在当地开仓借粮,不然我们也不会这么快就找到。”</P>
傅鸿煊:“借粮?几分利?”</P>
刘十二语调犹豫道:“两分利。”</P>
一些将领听到这个利息,都倒吸一口气。</P>
不是觉的太高,恰恰相反而是太低了几乎和白送没什么区别。</P>
要知道灾年或者收成不好的年份,平民就会去地主家借粮,度过眼前的难关。</P>
那些地主如果心善一点的,就会收个五分利,但若是遇到个周扒皮来个十分利也是常有的事。</P>
灾年苦的永远都是底层的平民,最大赢家就是这些借粮的地主。</P>
为什么说古代商业不发达,商人地位低下是一方面。</P>
另一方面是商贾赚钱的手段有限,真正暴利的行业是地主。</P>
这才是为什么人人赚了一点钱就拼命卖地,削尖脑袋也要当地主。</P>
还不是因为,地主是个一本万利的好生意,丰年的时候低价屯粮。</P>
等到饥荒或者收成不好的时候,低价收来的粮食摇身一变就成了高利贷粮。</P>
只要你心够黑,一个荒年过后手上的资产就可以瞬间翻几番。</P>
而那些借了粮,没有能力偿还的平民就只能把家中的地赔给地主,去给地主当佃农。</P>
傅鸿煊环侧目看着刘十二道:“这么低的利息,当地的乡绅是什么反应?”</P>
刘十二立刻兴奋说道:“我私下也去和乡绅接触过,乡绅们早对安恬这等断人财路的做法自然十分不满,承诺说我们若是起事,愿意资助我们粮草银钱。”</P>
这时陈涉开口制止道:“不可,此等贪婪成性之人,压榨百姓导致多少人家破人亡,这些人居心不良,不可与之为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