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想办法克服(2 / 2)

那时,即使是像4014这样的电子工程研究所,计算机依然是个稀罕物,大多数科研人员还在用图板和丁字尺工作,电脑资源非常紧张。

如果6年后的情况都如此,那么现在3603研究所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苏晨自己也有过用图板和丁字尺工作的经历,深知这种原始工具不仅效率低下,还严重限制了设计创新的能力。

因此,提升科研条件迫在眉睫。但这不仅仅是购买几台高性能计算机这么简单,还需要相应的专业软件支持。

苏晨心里已经有了打算,他决定选购市场上最好的计算机,并且软件方面选择高卢达索公司的顶级产品——cAtIA。

然而,高性能计算机的采购并非易事,因为这类设备大多由老美的Ibm、克雷或cdc等公司生产。问题是,这些老美公司愿意出售给夏国吗?

看到苏晨面露难色,陈义坚误以为他在担心预算问题,便安慰道:“苏晨,我知道买计算机是一大笔开销,如果有困难,我们可以想办法克服。”

苏晨摇了摇头,解释说:“陈总,您误会了,我不担心钱的问题,而是担心高性能计算机受到‘巴统’的出口限制,不知道该怎么买到。”

陈义坚这才明白过来,但他还是给出了建议:“苏晨,其实Ibm以前是有跟我们合作过的,比如1979年,华夏银行就从Ibm买了台计算机装在港城,同一年,沈阳鼓风机厂也买了他们的产品。我认为,只要找到合适的人,应该还是有机会买到的。”

苏晨苦笑了一下:“陈总,您说得没错,Ibm确实有跟我们合作过,但他们对合作对象很挑剔。”

“您提到的那些案例,都是些不算太先进的机器,运算速度也只有千万次每秒,而且主要是卖给民用单位的。”

“现在最快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已经超过两亿次每秒了!而且,对于像3603研究所这样的军事科研机构,他们可能根本不愿意卖,即使卖,也只会是那种过时的产品。”

陈义坚叹了口气,说:“我知道这个问题的棘手,所以才来找你商量对策。唉,要是老慈的超级计算机能快点研发成功就好了。”

苏晨听到“老慈”这个名字,眼睛一亮。这个名字在计算机界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老慈,即慈云圭,是夏国第一台每秒运算上亿次的超级计算机“银河I号”的主要设计者。苏晨虽然不是It行业的,但也听说过这位传奇人物的名字。

他好奇地问:“陈总,这台计算机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陈义坚整理了一下思绪,回答说:“我也了解得不多,只知道1978年,国家批准了研发我国首台巨型计算机的计划,并交给国防科技大学负责,由慈云圭教授领导。目标是在1984年底之前,实现每秒一亿次的运算能力。”

苏晨点了点头,说道:“虽然这速度与老美最顶尖的技术相比还有差距,但对于夏国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如果现在就有这样的技术,我们的难题也能迎刃而解。只是不知道他们现在的进展如何,是否能够支持我要购买的设计辅助系统。”

陈义坚说:“我对老慈的项目也不是很熟悉,但我认识他。如果苏晨你真感兴趣,我可以帮你打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