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政府立即接管了这家银行。后来的审计结果显示,海外信托银行的隐藏亏损远不止因卷入某人的“支票轮”而造成的近7000万美元损失,加上这部分损失,总亏损额竟高达31亿港币!
当这些惊人的数字公布后,尽管政府已宣布全面接管海外信托银行,并承诺与所有债权人协商还款事宜,但该银行的股价仍像自由落体般急速下滑。
尤德爵士的行动虽然迅速,但这场危机的严重程度却远超他的预期。随着海外信托银行的问题浮出水面,人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转向了曾在上一次金融危机中幸存下来的恒隆银行。
不久后,有人揭露渣打银行拒绝接受恒隆银行的支票。大家还清楚记得,正是渣打银行过去对恒隆银行的全力支持,才使后者勉强度过了那场危机。然而这一次,渣打银行显然不会再次伸出援手。
失去最后依靠的恒隆银行,在新一轮的挤兑风暴中迅速崩溃,连半天都没能撑住。无奈之下,尤德爵士只能再次下令,由政府接管恒隆银行。
后续的审计显示,恒隆银行同样存在严重的隐性亏损,实际亏损额达到3.36亿港币,已破产的大来财务公司还欠恒隆银行8亿港币,而恒隆银行的董事会成员及其相关机构在几乎没有担保的情况下,从银行“借用”了2.66亿港币……
多米诺骨牌效应再次显现,而这一切似乎只是开始。
创立于1922年的嘉华银行,以其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声誉闻名。在其创始人林子丰博士的领导下,银行曾业绩辉煌、信誉卓着。
遗憾的是,林子丰在1975年去世后,他的后人无意继续经营,最终将银行转手给了新加坡商人刘灿松兄弟。
1980年,嘉华银行在港城上市后迅速扩张。然而,它的快速成长背后隐藏着不少猫腻,用各种复杂的金融手段掩盖了许多问题。
嘉华银行与海外信托银行的紧密联系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因此,当海外信托银行出现问题的消息传出后,市场上也开始流传嘉华银行存在大量无法收回的贷款,并可能涉及多起金融诈骗。
正当人们对这些传言半信半疑时,一条惊人的新闻打破了平静:嘉华银行的主要股东,来自新加坡的刘灿松兄弟,因涉嫌犯罪而逃亡海外!
听到这个消息,尤德爵士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坏事不单行”。此时的伦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金融挑战,萨且迩夫人多次强调要保持港城的稳定,但这里的情况却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昔日辉煌的鹰酱国,如今为何会陷入这样的困境?不过,无论多么困惑,问题总得解决。近年来,港城政府依靠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土地价值的提升积累了相当的财富。
然而,面对海外信托银行和恒隆银行的巨大亏空,即使政府投入数十亿港元进行救助,也感到捉襟见肘。
在这样的情况下,尤德爵士不得不求助于港城的两大豪门之一——荣氏家族。经过一番艰难的谈判,最终说服他们以极低的价格接手了嘉华银行大部分股份,并将其改名为中信嘉华银行。
尽管如此,股市还是受到了严重打击,整体跌幅超过了20%。但至少这几家银行的问题得到了处理,它们所欠下的巨额债务虽然无法立即偿还,但有了负责方,市场还能勉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