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港城商界的新秀(2 / 2)

杨苏晨竖起大拇指:“苏先生爽快人,那我就直说了。根据我们在银行的评估,您是优质客户,一亿元人民币的贷款额度没问题。”

说完这话,杨苏晨留意了一下苏晨的反应,发现他脸上并没有露出特别高兴的样子,依旧微笑着看着自己,静静地等待下文。

这让杨苏晨心里暗暗佩服,能在港城那样复杂的地方快速崛起的人,确实有过人之处。

“但是,因为这笔款项数目较大,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担保,希望您能理解。”

苏晨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不知道苏先生在港城有没有可以作为抵押的固定资产?”

这个问题让苏晨有点为难,因为他在港城的资产主要是现金和股票,并没有任何房产。

当然,他已经计划好了,打算和余家合作。

在港城房地产市场下跌后再用现金大量购入房产,这是他根据前世经历得出的一个极好的投资策略。

虽然这个计划已经开始筹备,但还没有到真正执行的时候。

苏晨摇了摇头说:“我没有,我在港城的所有财产都是现金和有价证券,没有房产。顺便说一句,杨行长,在当前港城的形势下,我认为如果用房产作抵押,评估价值的折扣会非常高。”

杨苏晨微笑着称赞道:“苏先生真是港城商界的新秀,这一点看得十分透彻。因此,我们在处理涉及港城房地产的贷款案件时非常谨慎。”

“不过,另一方面,房产的估值相对容易,因为可以根据市场行情作为参考。从银行放贷的角度看,这相对简单稳定,在市场不佳的时候,我们会更加保守地评估和打折。”

苏晨点了点头:“说得对,但我确实没有房产,杨行长有什么建议吗?”

杨苏晨思索了一下说:“那么,苏先生,我有一个建议,仅供您参考,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请讲。”

“我了解到,苏先生的资金账户目前都在汇丰银行,这可能与‘红旗基金’的操作人郭汉南先生有关。但现在郭先生已离开汇丰,苏先生是否考虑更换银行开设账户呢?”

“你是说转到中行?”

“没错,夏国银行在港城也有悠久的历史,目前拥有近两百家分行。自从1950年初,银行的管理和资产回归内地后,我们的业务规模一直位居港城前列。”

“另外,我可以私下告诉您,我们正与鹰酱国政府以及港城当局协商港币发行权的事宜。”

杨苏晨分享的信息非常重要。

虽然苏晨暂时不清楚这将给他带来什么具体的好处,但提前掌握这样的内部消息无疑具有潜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