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还是《孟子》里的思想,用德行来教化民众!</P>
简单来说,就是要写一首体现儒家仁政和古代圣王之德的思想,并且带有深刻道德教育意义的七言律诗。</P>
想罢,他微微一笑,似乎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胸有成竹。</P>
拿起笔就开始在草稿纸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一首诗。</P>
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P>
他知道,好的诗是需要经过反复琢磨和精心推敲的。</P>
于是,他经过长时间的斟酌,终于改成令他满意的诗句,并将它们誊抄在答题纸上。</P>
“山川草木沐恩深,德雨润物细无声。</P>
仁心播撒九洲内,天涯何处不春风。</P>
月华如练照幽谷,清泉涓涓洗尘心。</P>
海晏河清歌盛世,天下归仁共此时。”</P>
待诗作完成,他抬头望向窗外,发现天色已渐渐暗淡下来。</P>
心中不禁有些感慨,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P>
他决定就此搁笔,剩下的策论题留待明日再做。</P>
于是他站起身来,在狭小的号舍里动了一下僵硬的四肢,准备小小的活动一下。</P>
吃完晚膳之后,夜色逐渐深沉,陈潇索性直接和衣躺下。</P>
闭上眼睛开始养精蓄锐,为明天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P>
心中暗自思忖道:</P>
“距离考试还有两日之久呢!写一篇策论所需时间绰绰有余。”</P>
而坐在陈潇对面的考生名叫孙汕,已过知命之年。</P>
其两鬓已然生出白发,那双眼眸之中更是藏匿着饱经岁月洗礼后的沧桑感。</P>
想当年,他可是南宁府上颇负盛名的才子啊!</P>
年仅十八岁便一举考取了秀才功名。</P>
只可惜自此之后,尽管他屡次参加乡试,但却每每名落孙山。</P>
无奈之下,他只好辗转各地,以教书育人谋生路。</P>
可深藏于内心深处对于仕途的渴求,却始终未曾磨灭。</P>
此番前来参加乡试,恐怕将会是他此生最后一次尝试了吧!</P>
倘若这次仍然未能高中,那么日后便只能一心一意地去栽培自家后辈了。</P>
看着早已安然入眠的陈潇,孙汕一时间心潮翻涌、百感交集。</P>
其中既有对年轻一代那种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艳羡之情。</P>
又包含着对自身这份执拗坚持的深深慨叹。</P>
于是乎,他忍不住低声叹息道:</P>
“唉!又是一个虚度光阴之人呐,着实可惜了如此青春年华哟。”</P>
然而,此刻的陈潇早就沉浸于梦乡之中,对外界所发生之事一概不知。</P>
即便他真的听闻了这些话,大概率也只会一笑置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