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山则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笑道:</P>
“茶香书意,真是快哉快哉。”</P>
不多时,茶水点心齐备,香气扑鼻,四人各自取用,气氛顿时轻松下来。</P>
在轻抿茶水的间隙,他们无意间捕捉到了邻桌的谈话。</P>
左侧桌旁,三位身着不同颜色衣衫的书生正争论不休。</P>
那白衣书生自信满满:</P>
“此次府试,赵无极公子文采飞扬,定能夺魁。”</P>
蓝衣书生反驳道:</P>
“柳云霄的策论才是精妙绝伦,我赌他是第一。”</P>
青衣书生则有不同的看法:</P>
“你们忘了临安县的案首胡逸飞?他的文章质朴深刻,不容小觑。”</P>
陈潇四人不动声色,静默倾听,心中各有计较。</P>
从他们的争辩中,陈潇他们慢慢搞清楚了这些人嘴里说的那三个人的身份。</P>
他们不是出身于名门望族,便是来自于书香门第,无一不是声名远扬的青年才俊。</P>
陈潇内心对名门望族的子弟抱持着一种复杂而客观的态度。</P>
一方面,他深知这些出身显赫的学子往往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P>
资源丰富,有着更多接触珍贵典籍和名家指导的机会。</P>
这是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可否认。</P>
他尊重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在学问上的成就,认为真正的才华与出身无关。</P>
任何人通过不懈努力都能在科举场上发光发热。</P>
另一方面,陈潇也意识到这种背景差异可能会带来的不公平。</P>
但他并不因此而心生嫉妒或是愤懑。</P>
相反,这样的现实更加激发了他内心的斗志与自省。</P>
他认为,每个人的命运最终掌握在自己手中,科举制度虽然不完善,但仍是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P>
……</P>
得到了一些信息后,四人相视一笑,心中已有计较。</P>
他们放下银子,依次起身,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