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沈一山尤为调皮,他手持一根竹鞭,不时地挥动,引得众人哄笑。</P>
正当此时,余夫子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书塾。</P>
他身着青衫,头戴方巾,面容和蔼却不失威严。</P>
见孩子们如此喧闹,眉头微皱,轻咳一声,孩子们顿时安静下来,纷纷回到座位。</P>
余夫子站在讲台上,环视一周,缓缓开口:</P>
“今日我们讲《三字经》,此乃蒙学之经典,尔等需用心聆听。”</P>
说罢,他展开手中的书卷,开始逐句讲解。</P>
讲至一半,余夫子突然停下,目光落在正东张西望的沈一山身上:</P>
“沈一山,你来复述一下我刚才讲的这段。”</P>
沈一山一愣,他刚才只顾着看其他人去了,根本没听余夫子讲课。</P>
他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P>
余夫子见状,轻叹一声,拿起戒尺,走到沈一山面前:</P>
“不思学业,该罚。”</P>
说着,重重的打了他几下手心。</P>
沈一山疼得直咧嘴,却不敢出声。</P>
余夫子又转向众人:</P>
“尔等皆要以此为戒,勤勉向学,方不负父母师长之期望。”</P>
接着,余夫子又提问其他同学。</P>
他点名陈潇,问道:</P>
“陈潇,你来说说。”</P>
陈潇站起身来,恭敬地回答:</P>
“夫子,学生以为,这句话是说每个人刚降生的时候,他们的禀性都是良善的......</P>
这意味着,一个人的行为和品德并不是天生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引导来改变的。”</P>
余夫子听后,点头赞许:</P>
“陈潇答得甚好。尔等都要记住,人性本善,但后天的教育和环境也很重要。</P>
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善良之心。”</P>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称是。</P>
沈一山虽然挨了打,但此刻也听不进去。</P>
只能假装认真听课。</P>
余夫子见孩子们都听得认真,心中甚慰。</P>
他又继续讲解《三字经》的内容,不时地提问几个同学,引导他们思考和理解。</P>
书塾内气氛渐渐变得和谐,孩子们也都聚精会神地听讲。</P>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就到了放学的时间。</P>
余夫子总结了今日的学习内容,又勉励了孩子们几句,这才宣布放学。</P>
陈潇和同学们一块儿站起来,纷纷跟余夫子行礼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