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黄庭坚终于忍不住了,问了句:“真不见我老师。”</P>
晏几道喝了杯酒,不甚在意道:“不见,我父亲门下那么多人,我都没空见,哪来的空见苏轼。”</P>
【古希腊掌管命运的神——袁天罡。</P>
这位祖宗,那是主打以后牛逼!</P>
武则天他算的命,算出武则天未来当女皇。</P>
他看你一眼就能知道你未来的命运,并且不会出现错误,但要小心知道命运后会不会害怕而选择死亡。</P>
他的着作《推背图》演绎了从唐朝到清朝的大部分事件。】</P>
[听说《推背图》不是袁天罡和李淳风写的,而是经过不断修改,整写的,所以里面的历史事件并不是预言出来的,而是经过一代一代人记录下来的。]</P>
[还有说《推背图》不是唐朝的呢。]</P>
[《推背图》是唐太宗李世民让袁天罡和李淳风写的,不是袁天罡一人所着。]</P>
[李淳风是袁天罡弟子来着。]</P>
[不是明朝着名才子金圣叹点评的吗?]</P>
[金圣叹所点评版本确实广受欢迎,而且预言的比较精准。]</P>
[推背图一共是六十卦。]</P>
[这东西版本还挺多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P>
[这名字还挺难听的。]</P>
[推背图这个名字是根据第60象(最后一卦)中的颂曰“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而名。]</P>
[所以推背图,它是真的假的?]</P>
[这书还一直被列为禁书呢。]</P>
[从金圣叹的生平来看,不可能批注过《推背图》。他出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年(1608),“壬戌之夏,得一抄本”是1622年,“癸亥年人日金喟识”则是1623年。</P>
且不说十五六岁的金圣叹是否有能力批注此书。当时,李自成还未灭明,清军还未入关,他不会对第32象和第33象的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作出评语,而且说“证已往之事易”。</P>
况且,皇太极定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也分别是在1635年和1636年。这显然是后人的伪作。]</P>
[推背图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但金圣叹这位我熟的很,他调戏考官,懂吗?]</P>
[第一次他抽到的题目是“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意思是即使天下再乱也要做利于国家人民的事,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P>
金圣叹看懂了意思,意气风发的在试卷上画了一个和尚和剃刀、言外之意是难道和尚也要有这种态度?结果他得了零分。</P>
金圣叹第二次参加科举的题目是“夫子曰四十不惑也”,这是孟子说的话,我到了四十岁就不动心了。</P>
金圣叹提笔答道有黄金万两和一个美人,敢问夫子动心否?然后他接连写39个动字。</P>
考官问他什么意思,他说孟子四十岁就不动心了、说明他39岁以前是会动心的。结果考官一怒之下把他轰了出去。</P>
第三回金圣叹的题目是“西子来也”</P>
提笔写道:开东门西子不来、开南门西子不来、开北门西子不来,开西门西子来了吗?西子来也。这次科举后金圣叹三个字进了科举黑名单。]</P>
[这家伙还调戏刽子手!]</P>
[1661年8月7日金圣叹的行刑日,临死前的金圣叹在两只耳朵里各塞了一张纸条,叮嘱刽子手在他死后取出来看。</P>
结果当刽子手砍下金圣叹的头颅后,两张纸条自己的掉了下来,而刽子手打开一看、赫然写着两个大字:好疼!]</P>
[噗~笑死我对你们有什么好处。]</P>
唐朝</P>
被任命写推背图的袁天罡和李淳风互相看了眼,沉默了。</P>
要是陛下要砍死他们,谁救的了。</P>
李世民也头疼,武则天究竟要不要杀了。</P>
明朝</P>
金圣叹一边考试一边不正经的看天幕,看到自己时,哈哈一笑。</P>
气的看完天幕的考官脸色极为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