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百姓都在热热闹闹准备过大年。</P>
摄政王将要迎娶王妃的消息才透出一星半点,也恰在此时京都又出了一件奇事。</P>
案宗上早已经被害的林家公子,忽然出没在花街柳巷,看见的人不在少数,却在一眨眼这林家公子就消失无踪了。</P>
除此之外,郑家、万家、李家的几个顽劣子弟,也相继被人看见后消失。</P>
众人议论纷纷,都在私底下传是闹了鬼。</P>
平民尚且不知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却急坏了那群有权有势的人。</P>
他们不止一次去往大理寺探查,确保艳姐那群人还在牢中受刑,可越是这样越是心中不安,好像风雨欲来大厦将倾的不祥之兆。</P>
少年皇帝眼看就要又长上一岁,比年初看着稳重不少,端坐高堂也有了帝王的几分威势。</P>
坊间流传的奇事传进皇上耳朵里并未激起什么水花,反而是摄政王的婚事更让他感到新奇。</P>
他对摄政王的感情很是复杂,依赖的同时也更为惧怕,但是皇帝又怎么能惧怕臣子,每每还要特意强装。</P>
“听闻摄政王年后将要迎娶王妃,是一件大喜事,朕这里还有父皇留下的私库钥匙,王爷趁着闲暇便自行去挑些喜欢的玩意儿,也算是朕的心意。”</P>
许冠玉颔首,却并未放在心上,余光扫视一众大臣,最后落到叶畅的身上。</P>
叶畅出列拱手行礼:“皇上,臣有本奏。”</P>
世子是摄政王一派,自然也被皇帝宠信,奏折几手辗转落到皇帝手中,大臣却觉出不妙,暗下做了几个手势,却都没有头绪。</P>
奏折上的内容并不紧要,只是这背后透露出的暗流涌动却让人心惊。</P>
皇帝到底是被许冠玉亲手带出来的,平常再怎么玩闹,也能看出其中的不妥。</P>
“隶属于朕亲自管辖的大理寺,如今也成了人人可以插手的菜市场,爱卿们,大理寺里是否热闹非凡啊!怎么让你们一个个的削尖了头往里钻?倒是朕委屈了大人们,如今的官职看不上眼,要去世子手下讨生计了?”</P>
奏折被重重摔到地上,落到太监的脚边。</P>
虽是少年音,但如雷贯耳的呵斥依旧让群臣跪俯在地,心虚的大臣们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头埋的很低不敢答话,只是跟着旁人一同告罪。</P>
“宰相,你怎么看?”</P>
除却摄政王以及少数中立派,其他大臣或多或少都往宰相府送过东西,利益牵扯很广。</P>
宰相微微抬起头,老狐狸活得久,言语恳切:“老臣这一生在朝堂兢兢业业,曾为先帝挡过刀卖过命,对皇上更是忠心可鉴,大理寺一事是有不妥,可这全是大人们悲痛亲子的拳拳之心,还望皇上恕罪!”</P>
叶畅旴了他一眼,唇角要笑不笑:“丞相大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实在是让人动容,但大人在天子脚下试图遮掩圣人耳目,肆意妄为,岂不是不把皇上放在眼里,若是日后被什么嚼舌根的传出去,指不定说的多难听!”</P>
他话音一转,行了大礼:“皇上,此事也实在是臣治下不严,让大人们钻了空子,把大理寺当做了后花园来去自如,恳请陛下治罪!”</P>
一个恕罪,一个认罪,两相对比之下高下立判。</P>
皇上额间隐痛,他放任丞相与摄政王对立牵扯,躲在幕后扮演小可怜,实则就是为了看清朝中局势。</P>
如今却是有了弊端。</P>
丞相贪心不足,妄想只手遮天。</P>
反观摄政王,如今朝中最有权势威势的人,却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行变法,全然为了皇室的延续做事,也实实在在给了百姓许多好处。</P>
“摄政王如何看?”</P>
许冠玉早就预料了必有这么一问:“丞相跟在先皇身边尚久,如今皇上也在逐步接手处理朝政,如果还是用老一套的想法,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真正海晏河清。”</P>
“诸位大臣皆身有功名,应该也懂得什么叫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道理。”</P>
他并未说怎么处置,这么多的大臣盘根交错,一经处理不好就会让朝中停止运转。</P>
押上前朝的大山也是让他们紧紧皮,知道现在的天下之主究竟是谁,也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P>
大臣无人不是人精,一句话都要掰开好好琢磨几番,摄政王这话越想越不是滋味。</P>
被皇上明里暗里的罚过,心不在焉的下朝,一回去就把前段时间报下来的不孝子送到了大理寺,只当没有这个儿子。</P>
他们不可能因为一个区区没有上进心的庶子,丢掉脑袋上的乌纱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