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1 / 1)

有了这二十万匈奴劳工,运河项目也能大大提速,改造北地也能提前不少。而且,献俘也能够增加国民自信。陆源得知俘虏入城后,也是大喜。第一批二十万,第二批俘虏也有二十多万。这一下舒服了。四十万劳工,能抵四十万户百姓的劳役。算上此前的七十多万劳工,百万劳工,勉强够用。现在修建的都是国家工程,也不会损害百姓的利益,浦桥修路,若是涉及到房屋迁移,还会给与大量补贴。所以民间配合度很高。就目前而言,这些劳工还是远远不够的。地方财政不够,人手不够,所以服徭役就成了百姓应尽的义务。这是现实存在的问题。白头鹰铁路发达,是多少劳工尸体堆起来的?种植园里的丰收,是多少昆仑奴尸体化作的养料?有些问题,他就是需要劳动力去催化的。要知道,农税的消除,也是走了几千年的路才走完的。要是没有红薯土豆,没有木薯玉米,陆源也不敢拍着胸口说取消农税。哪怕朝廷有钱,也需要大量的粮食来平稳粮价,稳定国家。所以,一个难题无法解决,就通过假借困难来解决。劳工解决了徭役,广袤土地,高产粮食,稀缺人口,商业税的推广,解决了粮税。而战争,是掠夺原始积累最快的方法,没有之一。能够缩短革新的进程。不过只靠朝廷也不可能养这么多劳工。百万劳工,干的都是体力活,一人一顿起码也是一斤粮食,一个月就是十万石粮。一年少说也要百万石粮。所以,这些俘虏最后会分配给下面的行省,由行省出钱来养这些人。一批人会留在当地替百姓服徭役,其他人,会响应朝廷的号召,去修建国家工程。而这些劳工的粮食都是地方行省来负责。不吃朝廷坑,这些俘虏都是年轻青壮,最上等的奴隶。黑市,这样一个奴隶,均价在五千秦币,折合白银五百两,他们赚大了。每个行省都有自留农田,除了上交朝廷的部分,剩下的都留在当地平稳粮价,由朝廷统一控制粮价。也就是说,米面之流还是朝廷管控的。而村落种植的粮食,都是本村保留,储存,极少数会拿出来卖。这些人穷怕了,也饿怕了,宁愿粮食烂在仓库里,也不拿出来卖。所以取消粮税后,就有了公管田。这里面有巨大的利益,但陆源暂时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不,献俘仪式结束后,各个行省的人都飞快跑过来分蛋糕。陆源也懒得管,直接让夏鸢去分蛋糕。至于胭脂,一个匈奴公主,棋子罢了。在秦墨眼里,草原他要,西夷他同样需要。他需要更多的劳工,来压缩大秦发展的进程。而另一边,白马州,夏军直接放弃了抵抗,把葛二毛给弄蒙了。“他们什么意思?”“军长,他们说,他们无意和大秦为敌,若是咱们执意要开战,就投降,任由咱们宰割。若是要入京,可以长驱直入,随我们处置。他们要求咱们尽快按照凉京协议,派遣驻军去租界。烈京方面,已经把租界给修建好了,只等咱们过去了。”“谁在那边?”“蔡永州,还带来了夏帝的信,说如果咱们想要进宫,可以随便去烈京取夏帝的项上人头!”军营内,众将士全都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