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手中摸到的声音就不一样了,他不是纯粹的声音,而是通过振动的形式让手产生了共鸣,因此他不仅摸到了物体发出的声音,还摸到了物体本身的形状,仿佛各种几米外隔空摸到了发声体,但是这还不够,只是能够远距离识别发声的物体,还远远不能达到江行安的要求,所以他需要继续拓宽自己的触觉。
然后还有一点不同地是声音的传递速度在不同的介质中是完全不同的,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反抗平衡力有关,反抗平衡力就是当物质的某个分子偏离其平衡位置时,其周围的分子就要把它挤回到平衡位置上,而反抗平衡力越大,声音就传播的越快。
因此固体大于液体大于气体,所以江行安用手摸到的声音传递速度是大于空气中的声音速度,这样他收到的声音就会进一步缩小时间差,会减少很多判断误差。
江行安觉得如果自己的触觉能够随着声音传递就好了,或者说把自己的触觉当成一个发送信息的源头,声音是信息的载体,当声音传递回来时重新用触觉来接收。
这样的话就相当于用自身的触觉完全在作用上代替了自己睁眼得到的效果,江行安继续用盲杖敲了一下地面,这一次他将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触觉上面,想要触觉跟随着声音一起行动。
仅有一瞬间,江行安的意识仿佛随着声音一起传到了地面里,穿过了木板的每一处细节,他在感受着木板的内部结构,随着距离越来越远,江行安能感受到的东西就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等江行安回过神来时就明白,这是自己将触觉开发到极限后的结果,整个身体都变得敏感了起来,任何在身体附近产生的变化都会被自己的身体捕捉到。
正所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在通过用手去摸的结果,就是通过声波反推出物体的振动,然后将物体的振动频率传回江行安的大脑里。
唯一让他感到意外的就是,因为识别的信息是物体的振动,他居然真的通过触觉来“看”到地板里的结构,虽然时间很短暂,但在江行安的记忆力下时间长短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于是江行安继续使用盲杖敲着地,不过这一次他加大了左手的力量。
随着盲杖和地板的撞击,江行安再一次“看”到了地板内部的景色,而且这一次看到的距离更远,以自己为中心,五米为半径的圆内所有的物体江行安都是一览无遗,就连它们的内部结构都一清二楚。
这一次之后江行安就知道自己真的成功了,成功为自己的眼睛找到了替代品,虽然没有眼睛那么好用,但已经足够了,至少不会影响到日常的行动中。
于是江行安从过去世界里出来,回到了现实,他穿好拖鞋杵着盲杖朝着房间外走去,而他这一路上没有撞到任何东西,就好像失明这件事根本影响不到他。
虽然让其他人观看江行安的行走,只会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盲人,毕竟江行安的行为和盲人没什么区别,边走边用盲杖点地,但实际上江行安每点一次地周围的事物都会出现在他的大脑里,哪怕有人躲在身旁准备偷袭江行安,他都可以轻松地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