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离制作的三样东西,分别是滑轮手弩,三棱刺和布面铁甲。</P>
这些兵器装备,都是他深思熟虑后,才着手制作的。</P>
滑轮手弩就不必多说了,远程破甲,全看它的威力。</P>
三棱刺刀,这东西可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考验过的冷兵器。</P>
虽然形状就像是一根半米来长的圆锥体,但其专注放血,捅一刀不死也半残的反人类设计,弥补了所有的缺陷。</P>
而且因为其简单的结构,制作成本与材质要求极低的特点,范离完全可以在这个时代,做到批量生产三棱刺刀的目的。</P>
这东西可真是太适合冷兵器时代了。</P>
成本低易制造,拥有优秀的破甲能力,且杀伤力巨大。</P>
装在两三米长的木杆上,就是长兵器。</P>
拿在手里,就是近身肉搏的短兵器。</P>
至于布面铁甲,范离是吸取了明清时的甲胄技术。</P>
宋甲过于沉重,一套全身铁甲大概在六十斤左右,再加上手里的兵器,一套装束足有七八十斤,这严重降低了步兵的灵活性。</P>
为何宋军与北方各国交战,总是胜则小胜,败则大败。</P>
北方各国在军事上以骑兵为主。</P>
而大宋缺少优良的战马,大多数时候只能以步兵应对骑兵。</P>
甲胄不够厚实,挡不住骑兵的弓箭。</P>
甲太重,又追不上进退神速的骑兵。</P>
所以历来宋军与北方各国交战都是赢了小胜,杀几百人就能够得到朝廷表彰。</P>
而败了,就是一泻千里的大败,因为跑不过骑兵的追杀。</P>
而布面铁甲就不一样了,这也是技术进步的另一种表现。</P>
布面铁甲以数层棉布打浆压实而成,内里镶嵌铁制甲片。</P>
整体轻巧结实有韧性,根据需要,重量可从二十斤到三十斤之间选择。</P>
再配以锁子甲,箭矢难入,刀枪难侵。</P>
可大宋年间,棉花还没大范围使用起来,别说他范离,就是皇帝老子要一双棉被,那都要靠进贡。</P>
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麻布制作布面铁甲。</P>
虽然性能会差一些,但使用起来应该问题不大。</P>
重要的是,这样做,省了他好多制造成本。</P>
青州武库中残破盔甲多的是,他拿过来只要稍加利用,就能制作出一件成品布面铁甲。</P>
李嗣道左右验看着三件宝贝,心中是激动万分。</P>
“好东西,真是好东西啊!”</P>
他激动的怒吼出声。</P>
范离闭关十多天,居然弄出了这么了不得的东西。</P>
有了这三样武器兵甲,不敢说一定能打败金军。</P>
但在装备上,他们将不再处于劣势。</P>
甚至可能在远程打击上,还会略占上风。</P>
齿轮弩那超远的射程,恐怖的威力,李嗣道是看在眼里的。</P>
金军骑射再强,射程不够也只能被动挨打。</P>
“别欣赏了,好东西得用在刀刃上,王胖子你拿着这把弩,照着模样尽快开工。”</P>
既然东西已经做出来了,范离来不及高兴,就让王铖去组织人手,抓紧时间制作滑轮弩了。</P>
至于三棱刺刀,当然也要交给王家去做。</P>
这次拉回来的军械,其中有不少精钢刀枪。</P>
拿去熔炼了正好解决材料不足的问题。</P>
而且布面铁甲制作繁复,得找手工活利索的女人来做。</P>
范离和王铖这两个大老爷们,在制作滑轮弩与三棱刺时倒显得心应手。</P>
唯独布面铁甲,他俩的手都快被针线扎烂了……</P>
他想起杨九儿的手工活一直不错,村里好多妇人愿意找她做些精细活。</P>
范离想到这里,抱上布面铁甲就向杨九儿住所去了。</P>
可他没走两步,就被刘明亮拦住了。</P>
“大哥啊!我知道你急,但在豪情壮志之前,能不能想办法把工匠们的工钱先结了?”</P>
刘明亮沮丧着脸,就差跪下求他了……</P>
“还有范昭,你也得管管。”</P>
李嗣道跟着补刀。</P>
也不知道范昭这小子咋变得那么视财如命。</P>
见不到钱,他是一粒粮食都不会拿出来。</P>
他几次去要,晓之以理的说现在工匠领不到钱,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让他先放粮,过后再补上,这都不行。</P>
这小子现在混的,差点没动手揍他。</P>
范离听到这里,啪的一声手掌拍在脑门上。</P>
他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忘在了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