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代北(1 / 2)

犁汉 痴人陈 2851 字 5个月前

泰山军东路军三千步以纵阵前进着,两侧是游弋的突骑负责截断遮护。</P>

在距离战场还有一里多的地方,校尉张旦下令各部整军列战斗方阵。</P>

这时候,前方战场的混乱和厮杀全部呈现在三千泰山军的眼里,黄色如麦般被乂倒,赤潮汹涌淹没着嗷嚎,很显然他们的友军青州黄巾大不妙。</P>

军中不少老卒看到这番场景,都知道青州黄巾再没多久就要全军崩溃,他们有些人犹疑着,不知道他们为何要来趟这浑水。</P>

这时候汉军又是一阵山呼海啸,然后又见数面黄巾旗帜飘落,于是泰山军方阵的氛围就更压抑了。</P>

各部军吏都有心说两句,但这种激励士气的事情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校尉张旦。</P>

张旦也知道众人的期盼,于是他兜马就到阵前。</P>

前面是各色子弟的脸庞,背后是汉军与青州黄巾史诗的大战。张旦浑身热血,他知道自己和眼前的三千子弟站在了一个重要的选择。</P>

进是力挽狂澜,退则声名俱毁。是前进中拯救同道弟兄,还是退后一步苟活?这对张旦来说从来不是个选择。</P>

于是,张旦高声道:</P>

“我张旦对不住大伙。因为我不是带大家来活的,我是来大家到这里求死的。”</P>

此言一出,众军哗然,他们知道主将要在战前激励他们,他们也做好了准备,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张旦会说出这样一番话。</P>

何止是士卒们,连前军司马郭亮都没想到,他作为前军司马自然要主持一线的战事,本来他正期盼自家主将说些什么,谁知道说了这?</P>

张旦停顿着,就这么看着自己刚刚那句话在发酵,直等到众人越来越疑惑,越来越多的人忍不住窃窃私语,他才继续道:</P>

“怎么了,我们不能死吗?”</P>

张旦提起嗓门,指着后方浴血的黄巾们,嘶吼:</P>

“怎么,他们能死?我们就死不得?那些千千万万的为大业而死的人,他们死得,我们就死不得?”</P>

张旦声音越来越大:</P>

“我从小就知道一个道理,就是咱们穷苦人这一辈子特别短,短到多少呢?短到匆匆二十载就结束了。可能因为一次饥荒,咱们就饿死了。可能因为一次探亲,就被人掠去做了宅鬼。甚至,只是一次寻常的生病,咱们就这么不明不白死在沟壑了。”</P>

“所以,你们看着我,告诉我,我们有什么死不得的?”</P>

张旦目光炯炯扫射在场的吏士们,再次道:</P>

“也正因为我很早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我那会就知道,男丁就是要在这世间做大事,这样才不会白来这世间走一遭。后来我读了经,明白有句话叫,生不五鼎食,死必五鼎烹。我就一直将这话记在心里。”</P>

话说到这里,前军司马郭亮已经没了之前的焦躁,他钦佩的看着阵前侃侃的校尉,暗道他有渠帅四分火候了。</P>

众吏士们被张旦说的这些,说得浑身血热。</P>

但突然,张旦却来了个大转折,他又放声道:</P>

“但直到我和渠帅一起做了这番事业,我才知道过去的自己小了。小在哪?小在乃公竟然就愿意为个五鼎食去死。从渠帅那里,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事,什么又是咱们好汉子应该去献身的伟业!”</P>

“那就是让百姓耕有田,居有屋,让这天下能清明安康,黔首们都能安居乐业。”</P>

张旦指着前方奋战的青州黄巾,对所有人道:</P>

“这些人如此死不旋踵,是为了那五鼎食吗?你们大声的告诉我,是不是?”</P>

众泰山军大吼:</P>

“不是!”</P>

张旦又指着面前的所有人,也就是泰山军子弟们,大吼:</P>

“那我们这些人不避风雪,来到这里救援是为了五鼎食吗?你们大声告诉我?”</P>

这一次,泰山军所有人用所有气力,掷地有声,脖子上青筋都出来了,大吼:</P>

“不是,不是,不是!”</P>

三呼之后,军气为之一凝。</P>

于是,张旦抽出环首刀,大吼:</P>

“咱们泰山军来此干甚?”</P>

众军大吼:</P>

“起刀兵,换太平,直叫天下复清明!”</P>

张旦将环首刀指向前方战场,声音沙哑,怒吼:</P>

”那咱们泰山军来这里为甚?”</P>

此时所有人都高举自己的兵刃,大吼:</P>

“耕有田,居有屋,只把安康遗万民!”</P>

一时间,数千人的大吼,惊破云霄,也将他们到来的声音传给了那些懵然的汉军。</P>

之后张旦没有回去,而是站在原地,令中军擂出战鼓。然后他就站在一边,检阅每一列吏士走过面前,向着前方的战场开进。</P>

泰山军三千人,集合成一个巨大型方阵,并未分各小阵。</P>

走在最前的是前军司马郭亮的一个部,辖众五百,排成一个长百人,纵深五人的横阵。前两排是铁甲步槊手,后一排是弓弩手,最后两排是刀楯手。</P>

之后过去的是左军司马魏舟和右军司马谢弼的两部千人。</P>

他们都排成两个横五十人,纵十人的方阵。两阵之间隔着很大的空,那是留给中军的行军道。这两阵的配置和郭亮部相同,也是步槊手二百,刀楯手二百,射手百人。</P>

再然后,就是中军的一千五百人众。分别是张旦自己的扈兵五百铁甲士,突骑五百,以及中军司马王章的弓弩手五百。</P>

王章的部队,是一支纯射手部,兵源几乎都是鲁中南山区的山寮子弟,配强弓硬弩,是东征军一大战力王牌。</P>

最后而过的,就是后军司马罗纲和他的五百铁甲刀楯。</P>

这位当年的大河水寇自入泰山军后,越发展现出其能成为优秀奖领的品质。</P>

勇能冲军,仁能抚士卒,严能肃己身,是张旦非常看好的一位将领,其人不争功,不推过,每临封赏皆沉默寡言,颇有云台之大树将军之风。</P>

张旦检阅完众军,见各部皆士气饱腾,心中对此战也有了信心。</P>

随后他再不耽搁,带着史弼等扈兵策马追上中军,从王章手里接过了部队的指挥权。</P>

史弼就是那位封丘刍马庸,他被汉军抓去喂马,汉军败了后,他又给泰山军喂马,于是此人曾感慨:</P>

“大丈夫弯弓三石,奈何为人养马”</P>

这话就被巡军的张旦听到了,就真的给此人一个机会,让他入了泰山军。之后此人以无双气力和射术称雄军中,连军中悍将潘章也不是其对手。</P>

在史弼积功做到什将后,张旦抬举他入了横撞队和随军学堂,之后其人毕业就分到了东征军中,为张旦中护军一屯将。</P>

张旦甫一回中军,就有哨探的飞军送来情报,言说汉军主力之一的幽州突骑正在整军,已经向着他们冲来了。</P>

张旦不敢大意,命各部停止行进,结五部大阵。</P>

于是在轰鸣的号角和战鼓以及各部军吏的声音中,行进中的泰山军缓缓停下,开始彼此提醒着袍泽的站位,然后调整结成更紧的阵型,随时应对后面骑军的冲击。</P>

众军拥护中的张旦,此时的心情并不像面上那么从容。</P>

这一次回援,基本是他张旦以他校尉的身份强行拉来的。</P>

从与祭孙分别后,看着视死如归的青州黄巾,张旦怎么都过不去心里的那个坎,他知道,自己完全没有理由陪青州黄巾一起赌,但他到底还是做不到。</P>

于是,他驰马追上已经东返的泰山军,以军中主将的权威命令各部西进,支援青州黄巾。</P>

本来军中各部将,除了谢弼以全军为要,是坚定撤军,其他将领们都比较服从张旦这个老长官的。</P>

靠着威信,张旦将队伍又拉了回来。</P>

但张旦知道,此战算是赌上了他的荣誉了。是他一意孤行,那如战败,全部责任就要落在他张旦头上。</P>

不过张旦的沉重不是这个,而是麾下这三千五百子弟。</P>

他们是因为相信他张旦,这些人才来到这里与汉军交战的,数千人命压在肩上,谁能不忐忑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