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弄的,最近怎么感觉运蹇时乖,连连背运!”</P>
此时,李乾倚在马上,随手翻着军檄,脸色难看。</P>
他咋知道自己随便射的一个,就是郡里派来的郡吏。</P>
他咋知道,这郡吏还带着他的饬令。</P>
这下子,一箭被他射死了。</P>
虽然很英雄气,也射的名正言顺,但还是麻烦了。</P>
因为事情不是对与错。而是,强与弱。</P>
没错,在李乾看来,就是他弱,张宠强。</P>
别看他部曲数千人家,但真的和一郡太守比起来,啥也不是。</P>
他就是一个土豪,也就在这济阴逞威,放到别的州郡,也就那样。</P>
而张宠呢?</P>
人家代表的是汉家法度,二千石真狠下心,破家灭门也是等闲。</P>
而且就单说在私面上,张宠是孝廉出身,又举的郎官,自有一批同年引为臂助。</P>
他不像别的土豪没见识,以为靠武勇就能解决一切。</P>
他知道,这种孝廉清流的政治网络是多么恐怖。</P>
天下郡国每年都举孝廉,每一年都互称为同年。</P>
他们会把一期的同年的姓名、出生、籍贯和任官情况,都会记在一份素帛上。</P>
这还不够,还要将同年们的直系家庭成员都登名入册,就是告诉子孙们,他们父辈有这一层关系。</P>
这份素帛就是他们的《同岁书》,可谓是孝廉们的官场网络簿。</P>
这份《同岁书》是时常更新的。</P>
因为每年同岁们任官都会变化,大伙必须要时常保持联系,互通声气。</P>
把自身的近况遍告其他同岁,以便其他人对《同岁书》进行必要的更新。</P>
又因为同岁之间有意识的结交,互引臂助。</P>
他们双方家族的子弟都会来往密切,乃至到了托妻寄子的地步。</P>
甚至,他们有时候为了同岁的交情,去损害与族人的亲情。</P>
为何?</P>
因为乡人、族人只能在地方,对于有志于仕宦的人来说,帮助不大。</P>
反而这种跨州越郡的同岁关系,更能在官场上获得帮助。</P>
这种帮助有多大呢?</P>
就单列一点,在同年里有个规则,就是如在郡做太守,必会察举同年子弟为孝廉。</P>
拿李乾知道的一例来说吧,他之前听了后真的是艳羡无比。</P>
南阳有个豪族蔡氏。</P>
因为父亲和当时的南阳太守五世公是同年。</P>
此公连续两年举了蔡家两名子弟做了孝廉,后来都做了牧民官。</P>
其中一个叫蔡瓒的甚至才十四岁,就成了孝廉。</P>
而且这人还不任事。</P>
先是外放做地方长,他就以年幼为由,乞留宿卫。</P>
说白了,就是嫌地方苦,没有中央做郎官清闲舒服。</P>
然后这小儿就被弹劾了。</P>
但到底是有关系的,很快就被当时的车骑将军冯绲,征辟入公府。</P>
那会武陵蛮夷作乱,这小儿跟着车骑将军平叛有功,官至下邳相。</P>
但他娘的,这小儿压根就没随军,人在家中高卧,军功就这么到头上了。</P>
真他娘的,羡慕。</P>
不过这个黄家也算是有能量的豪族了。</P>
比如说那个和五世公同年的,名字叫蔡伯起,他有个妹妹,就嫁给了同郡的俊杰张温。</P>
现在这人已经位列九卿了,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三公。</P>
有这样的有力亲戚支持,五世公一连举蔡家两人做孝廉,也不是不能。</P>
但更关键的是,他还听说,这蔡家和宦官势力的曹家有那么点关系。</P>
据说当时举荐张温的就是大宦官曹腾,所以张家一直和曹家走的很近。</P>
后面,蔡家做了张温的外家,那蔡家和曹家自然也容易走在一起。</P>
有这两层关系,举两个孝廉,不是很正常吗?</P>
后面,蔡瓒这小儿被举孝廉,和曹家的那个叫曹操的,又成了同岁。</P>
蔡曹两家估计就更亲近了。</P>
真他娘的,一个厚颜无耻,贪墨军功;一个阉竖丑类,祸国殃民。</P>
尽是一丘之貉,国家就是被彼辈糟蹋的。</P>
想到这里,李乾又有点埋怨前济阴太守刘合了。</P>
想他李氏为他卖力卖血,也没求得一个孝廉名额。</P>
反倒是因为刘合的缘故,交恶了现在太守张宠。</P>
果然,如他们这样的乡里豪右着姓,就是卖血也进不了这类世宦世禄的圈子呀。</P>
想到这,李乾神情更加暗淡。</P>
李典看叔父颓废,只能温言安慰:</P>
“叔父,这事也不怪你。谁让那郡吏冲撞军伍,不是自寻死路吗。就是那条府君的敕令有点难办。”</P>
李乾横了他一眼,没好气道:</P>
“还不是你,不拦着我点。现在人都杀了,还能咋办?真让我头疼啊。</P>
那张宠老儿,明摆着要弄我啊。为了剿匪,你进叔都死了,那老儿还要鞭笞我。</P>
真没想到,这人长得白胖的,咋心是个黑的。</P>
而且,现在还只是鞭笞,要是知道我杀了传令的郡吏,那我必然难逃一死。”</P>
说到这,李乾真有点凄怆了。</P>
大家都知道李进之死根本不是为了剿匪,而是为了泄私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