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场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P>
按照规划,大华这边的铺面约有一千户,大理是六百户。</P>
就单那一日,那一千户的铺面就被安仁县给占了三成了。</P>
在此期间,山路的整改,铁木桥的加固也在进行。</P>
不过嘛,这花费的银两可就不是他李洵阳开出了。</P>
所有的优先条件都给了安仁县的商贾,若他们没点表率那就说不过去了。</P>
再说修缮这两样总共花费也才两万两银子而已,分摊到每个商贾不过百两而已。</P>
可唯一让李洵阳意想不到的是,安仁县的灾民一听说榷场要修缮,不仅出力能拿钱,还能有吃,这可就一窝蜂的都过来了,人数高达一万之多。</P>
这可就苦了李洵阳了。</P>
起先只想着要一千人即可,慢慢将榷场修缮即可。</P>
可眼下不行,若是不给其余灾民做事发钱,恐怕会引起灾变。</P>
原本定下的修缮工期定在一个月</P>
再三考量之后,他打算将每日修缮人数增加至两千人,每五日一轮,争取在半个月内就修缮完毕。</P>
核算下来,光着承担灾民开支修缮等支出,一人一天一两银子,十五天内的吃住,就要花费近五十万两了,这可让他肉疼不已。</P>
不过,细想之下总归也解决了灾民这一事,有了银子,届时他们再回乡重整家园也算有了底气。</P>
但引起的一连串反应也接踵而来。</P>
工期缩短了,那就势必入驻的期限也缩短。</P>
和钱韵婉商量了,她已经书信两封,一封江州一封都城。</P>
而并州徐娘一事,经过萧凌楚的鼓动下,也有了效果。</P>
大理那边,段明誉也没闲着,在李洵阳开招商会的那一天他便返回昆弥去了。</P>
七天以后,段明誉的好消息也来了,光昆弥城就有一百余户商家愿意入驻榷场。</P>
甚至他返回富源镇时,还带了几十名商贾前来落实。</P>
而七天的时间,富源镇也是大变样了。</P>
所有的铺子都在修缮,道路及配套设施也都在同步进行。</P>
原先破败不堪的废弃小镇,即将成为崭新的榷场小镇。</P>
说起来段明誉确实改变不少,对着那群商贾依样画葫芦,也让他们集资修路。</P>
可大理不像大华,想要从富源镇修缮到去昆弥的官道路程太远了。</P>
无奈之下,只能先一部分一部分来。</P>
等着一切都确定下来,他们一行人都在这富源镇耽搁了十天了。</P>
李洵阳决定启程前往黔州了。</P>
后续的事情,便只能交由大理户部官员及邓文等人了。</P>
……</P>
当看着整整齐齐的两千把风弩,和上千斤的金丝熏,李洵阳笑的合不拢嘴。</P>
“妹夫,怎么样,本太子够意思吧?”</P>
段明誉眉头一挑,一脸洋洋得意。</P>
李洵阳不住的点头称是。</P>
真要论起来,这算是榷场第一笔生意吧?</P>
“东西给了你,那本太子的呢?”</P>
见状,李洵阳将自己剩余的二十余颗轰天雷交给了段明誉。</P>
“我可告诉你啊,这雷千万不能沾水,也不能遇热,否则要么没用,要么粉身碎骨!”</P>
听着李洵阳的叮嘱,他极为不耐烦的点点头。</P>
“知道啦,妹夫,我办事你还不放心么?”</P>
旋即,看着收拾好妥当的段月漓,他心情也沉重了起来。</P>
拉着段月漓走进车厢,当即从怀中掏出几张银票。</P>
“唔…妹子,这三万两银子是哥哥的私房钱,你收好,可莫让那小子给骗去了…”</P>
看着段明誉那鼓起的嘴角,段月漓咯咯咯的笑出了声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