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自认为无比聪慧之人。”
“他们是想方设法于同伴口中夺食的人。”
“他们觉得同伴们得到的东西,本该属于他们,甚至无时无刻不在琢磨着、思考着,如何才能让本该属于他们的,重新回到他们的手中。”
“他们是谁?是站在高高山岗之上的人?是站在道德顶点的人?还是稳坐于庙堂享受香火的人?不是的他们是聪慧之人!他们是隐藏于世间各处的聪慧之人!但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们自认为的聪慧,终有一日会要了他们的性命”
梁树似是疯了,独自一人站在无明的长街之上,且是神神叨叨的自言自语,而脸上的神色,也是越发狰狞、凶狠、恶毒。他环顾起了两侧的街路,也是看向了这城市边缘的千家万户。往日梁树做的是倒卖的生意,因此自然也就清楚,城里物价之所以会如此高昂,究竟是谁在背后运作。
在梁树看来如果这碧霄城边缘的人都不存在了,那么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梁树于寒凉长街之上足足站了一夜,不知是否劳累,也不知是否疲惫,却也未曾靠坐在墙角,于寒凉之中席地而眠,而这也是他最后的尊严,也是在沦为乞丐之前,最后的挣扎。但问题是,难道不坐在墙角,就不是乞丐了么?
最初的乞丐,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缓步走到了梁树的身前。
乞丐什么也没有说,仅是端着破碗站在梁树身前,对着他直勾勾的瞧着、看着。
梁树什么也没有说,仅是对着身前的乞丐,直勾勾的瞧着、看着,却也不知他是否发现他的双眼,已是化作了空洞无神的模样,他的脸颊早已被脏污覆盖,他的长发也是化作了蓬松散乱,身上的衣物也是有了些许褴褛之意,尚有脚上的鞋履,也是化作了尘土遍布的破烂之形。
梁树身前似是放了一面镜子,却也不知乞丐是梁树的倒影,还是说梁树是乞丐的倒影,也许无论谁是谁的倒影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梁树已是成为了乞丐。
乞丐什么也没有说,仅是将手中的破碗放在了乞丐身前的地面之上,随后便转身离去,消失在长街之上。
乞丐什么也没有说,仅是弯腰垂首,无比卑微,无比狼狈的将那破碗缓缓捡起,且是捧在了手中。
乞丐坐在了墙角之下,翘首仰望,可见长街之上人来人往。
人于长街如若川流呈现着不息之意,却也不会有人侧首关注一个乞丐,更不会在意乞丐那双空洞双眼中隐藏的憎恨。
憎恨需要发泄,却也不会没有缘由的去发泄,或者说发泄心中的憎恨,终要有个方向,也需要一份契机。
而这份契机,很快便出现了。
蓬门大人要出门,于庙堂中久居的他于近日有着明显的出门之意,而得知大人即将出门的乞丐们、百姓们,皆是坐不住了。
乞丐们想要向这位大人讨个公道。
为什么要讨公道?
因为遭受了不公,才会想要讨公道。
什么是不公?
城里那不合常理的物价,即是一种不公。
而在这些乞丐眼中,身为庙里的神仙,将物价压下不过是一件轻松到不能再轻松的事。
当然这些乞丐似乎也从未想过,庙堂是很难介入百姓对商品定价之事的,一旦介入便很有可能会被扣上一顶欺压百姓的帽子。不过这顶帽子也仅是针对寻常仙人,像是蓬门这种狗官,是完全没有作用的,毕竟帽子多了不压身。
乞丐想要告状,百姓却是慌了神,如果在碧霄城坐镇的是寻常仙人,他们倒可以通过扣帽子的方式,让这件事不了了之。但蓬门是谁,满城打听,任谁在背地里都说不出他半个“好”字来,这位什么事干不出来?
乞丐想要告状。
百姓不想乞丐告状。
想与不想,是一种矛盾,而解决矛盾的方式有很多,却未必每一个都充满合理性,而且一旦关乎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那么解决矛盾的方式,往往会带上一定程度的偏激色彩。
蓬门这位散仙尚未出庙,即将出庙的消息便在碧霄城内传的沸沸扬扬。
一些百姓对此是不以为然的,毕竟腿脚长在人家的身上,人家愿意去哪就去哪,偶尔出来走走,倒也无可厚非。也有一些百姓对此是诚惶诚恐的,不仅觉得自己的好日子即将到头,更是觉得自己恶意哄抬物价的事若是流入了散仙大人的耳中,保不齐是要掉脑袋的。
街上的乞丐似是有了成群结队的意味,如果真的聚集起来并向庙堂施压,蓬门这位散仙大人很可能会杀掉一批恶意哄抬物价之辈,给这些百姓泄愤。
因此,这些恶意哄抬物价之辈要做的事便很是清晰明了了,便是要让这些乞丐消失,去哪不要紧,要紧的是只要不出现在散仙大人的眼中,便好。但他们似乎是不曾想过,其实散仙大人也不瞎,对于街路上满是乞丐之事早已知晓,而且不仅是知晓,更是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甚至也能预测到他们的下场。
对于散仙大人而言,街路上的乞丐是多是少,并不耽误人家的仕途,也并不影响人家的生活。至于城里的财富到了谁的手中,对他而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散仙的外快,是与世家博弈中获取的,而且就当下而言,能够影响他仕途的,也恰恰是世家。
拥立起新的世家,是监国大人临走时嘱托的任务,做成了可能没赏,但做不成脑袋上的乌纱十有八九是没了。
蓬门出门是为寻找解决世家之事的契机,但此刻尚未出门,那些诚惶诚恐的百姓便坐不住了,甚至有一部分,更是于诚惶诚恐,化作了凶狠恶毒。
城外有山,其数在二,往日是朱家的药田,因朱家轰倒也就闲置了下来,而且至今已是成了荒草丛生、无人打理的模样,其内药草长势萎靡,却也依旧无法否认它是药草的事实。
古人有言,药这种东西,都有毒。
有多少?大抵是三分。
一种药有三分毒,三种药便有九分毒,再加一种即是十二分。
十二分若是入了肚,神仙来了也难救。
也许没有说的这么邪乎,但也丝毫不碍凶狠恶毒之人拿着这些神仙难救之物,让那些不招人喜的乞丐,永远消失于街路。
当然,在消失之前,也不会忘记再宰上一笔便是。
天色晴明,不见乌云寸缕,烈阳高悬,不见阴霾丝毫,可谓是乾坤朗朗、四海升平。
长街之上透露着一股炙热的意味,而在炙热之中的人们,自然也就感受不到丝毫阴暗与寒凉。
有人自远方来,且是推着木板车前来。
推车之人是一位浓眉大眼,周身散发着一股忠厚老实意味的汉子,一旁尚有一女子相随,其眉清目秀、身段玲珑,周身上下无一处不是散发着悲天悯人、普度众生的意味。
车上装的是桶,桶数有二,一为米粥,二为烧饼,因数量不多,再加上两人那无比善良的外表,自然也就有了“只卖穷人而不卖富人”这一理由。
街旁的乞丐之所以是乞丐,并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有钱也买不到多少食物,因此方才沦落为乞丐。而有着钱银,却是遭受数日饥饿的他们,很快便将木板车围了起来,也不曾询问食物的价格,仅是掏出钱银丢向一旁的男子,随后便对着木桶中的食物,争抢了起来。
梁树,依是坐在街旁,且是用着无比空洞的双眼,对着那些在木车旁争抢的乞丐们瞧着、看着。也许他也想去争夺一口吃食,却因辞家匆忙而未带钱银在身,因此便只能在旁瞧着、看着。
车里的食物被争抢一空,乞丐们也是纷纷填饱了肚子,忠厚老实与悲天悯人推着空荡荡的车,并带着沉甸甸的荷包灰溜溜的走了,唯独满街乞丐瘫坐街旁,晒着明媚且温暖的太阳,看上去懒洋洋的。
梁树也是瘫坐在街角,而腹中的饥饿不禁让他去思考,思考在这物价离谱的局势下,为什么还会有人推车,将食物主动送出,同时也在思考满街百姓,为何只有乞丐们在争、在抢,看上去就像是刻意为他们所准备的一般。
纵是思考,也得不到答案,而且问题随着思考,反而是越发的多了起来,例如说不单单是梁树所在的街路,纵是街旁的小巷、以及相邻的长街之上,都能见到乞丐争抢食物的景象,而致使这一景象发生的,也大抵皆是忠厚老实与悲天悯人。
没有想到的答案,却是很快呈现于梁树眼前。
街路两侧晒太阳的乞丐们,很快便不动弹了,而且不仅是不动弹,更是呈现出了一股病入膏肓,且因痛苦而哼哼唧唧的模样。而梁树这个丝毫不懂医术的人,也是瞧出了他们的病症四肢无力、上吐下泻。
生了病,不知是否具备传染性,但梁树还是发现,不少“好心人”皆是纷纷出门而来,且是不约而同的聚集在一起,将那些哼哼唧唧的乞丐,抬到城外去了。不知是否就医去了,也不知是否能够救治,反正是辞别了长街,到散仙大人瞧不见的地方去了。
动弹不了的都被抬走了,剩下的自然就是似若梁树这般,并未购买米粥、烧饼,尚可自由移动的乞丐了。虽然数量也是不少,但解决大部分人之后,剩下的纵是再多,也多不过那些恶意哄抬物价,因散仙大人即将出门而诚惶诚恐之人。
就像是细小的胳膊,注定拧不过粗壮的大腿一般。
不少年轻力壮之人成群结队的前来,不仅拿着套人的麻袋,更是手持打人的棍棒。每当见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便用麻袋将其套住,若是反抗,便抡起棍棒开始一轮毫不留情的殴打。
倒也不至打出人命,大抵是打破脊梁、膝盖,让这些乞丐站不起身,爬不到散仙大人的视线范围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