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宸巧借淮河之水与秦岭支脉,组成一道天然屏障,令宋军南下的铁蹄不得不止步于淮水北岸,屯兵以待。
宋国南下的中路大军由曹彬统率,麾下十万禁军精锐,战斗力彪悍,韩令坤与刘守忠两位副帅紧随其后,分别领左军与右军,阵容强大。
安营扎寨之后,曹彬即刻召集麾下将领,共商大计,因他手中已握有探子传来的最新军情。
“据密探飞鸽传书,盱眙城正悬于一线,岌岌可危。若我军能迅疾如电,跨江而战,或许能于千钧一发之际,挽救盱眙于水火。然而……”
曹彬眉头紧锁,语气沉重“此举亦可能落入吴军‘围城打援’之诡计,待我军半渡而击,彼时,我十万大军恐将因救援一座孤城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皆因他饱读兵书,深谙兵法之精妙。曹彬心中已隐隐觉察,吴军围而不攻盱眙,实则是布下一局精妙棋局,意在诱使宋军心急如焚,贸然渡江,一旦轻举妄动,必遭伏击,那时,宋军的损失将难以估量,甚至可能改写战局。
此言一出,帐内气氛顿时凝重,众将皆静默不语,深知此决策之重,关乎国家兴亡,将士生死。
“曹元帅之言,确是掷地有声,吴军此计,狡黠异常,我等不得不防微杜渐!”韩令坤点头赞同,神色凝重。
然则,帐中一员将领,眉宇间犹存不甘之色,他挺身而出,言辞恳切“元帅,难道我等真要袖手旁观,任盱眙城化为灰烬,将淮南沃土拱手相让于吴军乎?此心,实难平也!”
曹彬闻言,目光深邃,宛如洞悉战场风云“行军布阵,非儿戏也,一城一池之得失,不过棋盘上之微末。真正之较量,在于全局之谋划,战略布局之精妙。有时,为成大业,需舍小利,或以子换势,或断腕求生,此乃兵法之真谛。”
他顿了顿,继续言道“当下之势,便是如此。盱眙虽重,但若盲目救援,只恐陷入吴军之陷阱,非但救城无望,反可能累及全局。吴军蓄谋已久,淮南之失,乃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所致,我军初至,不宜与之硬撼,当审时度势,寻其破绽,一击毙命。”
此番言论,字字珠玑,尽显曹彬之将才与智谋。他之所以能成北宋之名将,非幸致也,实乃胸中自有丘壑,腹内藏有锦绣。
“曹元帅,我等接下来,具体该如何行动?”众将领心中疑惑丛生,若不援盱眙,不收淮南,难道要坐以待毙,静候吴军渡河来犯?
曹彬目光如炬,缓缓扫视众人,沉声道“吴军此番北上,兵马浩荡,其志不在淮南一隅,而在中原腹地。我等与其冒险渡河,不如于淮北布下天罗地网,诱敌深入,以逸待劳,此乃制胜之道。苏宸虽引兵北上,但其野心勃勃,绝非淮南七州所能满足。我等当于淮河之上,筑起铜墙铁壁,同时在江北要害之处,设下重重伏兵,待吴军一旦踏过淮水,便是其步入死地之时。”
此言一出,虽有个别激进将领面露不甘,认为此法略显保守,但曹彬在军中之威望,如日中天,身为主帅,其决策自然无人敢轻易质疑。众人虽心有异议,却也知曹彬用兵如神,过往战绩辉煌,遂皆默默领命,各自散去,着手准备,以待战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