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副手就定公西铁牛吧。他是个运气好的。希望这次,也能福泽江南百姓。”太子却觉得邬皇后此举不妥。“公西铁牛之子本已跟随使团南下,如今与三弟一起下落不明。”“公西铁牛运气是好。可其人性格暴烈,军中都称其颇有些蛮横。儿臣怕他受其子的影响,届时做出莽撞之事。”“你的忧虑是对的。本宫也知道你存着私心,想要找那更好的选择去救老三。”“可太子,凡事不能只看眼前。”“常言道,上阵父子兵。会不会有另一种可能,公西铁牛因其子反倒立下大功?”太子愣了一下。“确有可能,但……”邬皇后打断了他的话。“如今朝中良将太少了,能有这样的机会,培养出更多的老将,才是要紧事。”“北戎野心勃勃,吐蕃也一直想着趁虚而入,西南也不太平。”“太子你有没有想过,倘若有朝一日,大晋四面楚歌,那时还有几人能如壬午之变那般站出来顶事的?”“公西铁牛是个好苗子,出身低微,也有经验。若是此番能顺利归来,往后就是你的一大助力。”“若是他回不来。”邬皇后的声音听起来冷冰冰的。“那就是他运气耗尽。大晋也不需要这样的薄命之人。”太子抿了一下嘴,没有反驳。他知道母亲说的很对。可那到底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啊……邬皇后都不需要细思,就能从太子脸上看出他心中所想。“太子,本宫早先就对你说过。身为国本,你必须将大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你可知本宫与陛下最担心的是什么?”“是崔氏已经将老三擒住,关了起来,准备借他之名北上,攻入京师。”“倘若事情真的到了这一步,太子,即便本宫不说,你也明白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太子心中一痛。“儿臣明白了。就依母后所言。”挥退太子,邬皇后拿着朱笔,准备继续批阅奏疏。笔尖的浓墨险些滴落到奏疏上,才如梦初醒般,在砚台上舔了舔笔。那是她的儿子,她怎会不心疼?选定公西铁牛,邬皇后自然是有考量的。公西铁牛在大晋的将军中,算不上最出色,只能排个中等。但眼下,不能将最顶尖的武将,全都派去江南。西南显然是有一场仗要打的。北戎看起来老实,却也不得不防,还有西边那些大小国家,若是联手东进,也不容小觑。将一切全都压在内战上,显然是不明智的。大晋顶尖的武将太少了。承平日久,少了太多历练的武将早已不能和开国初时相比。一场壬午之变,又折了太那么多进去。不说武将,就连如今的兵,见过血的都没多少。何谈战力?若壬午之变在如今发生,大晋根本没有多少把握,能守得住京师。怕不得南下迁都。必须借着这次江南赈灾的机会,让不那么出众的迅速成长起来,把兵练一练,见见血。只有储备足够多的武将和老兵,才能带给大晋安稳。战场,从来都是一个讲究综合性的地方,看谁更能厮杀,看谁更能谋算,当然运气也占了一部分。能活下来的,还成为将军的,多少都命硬,运气也不错。在邬皇后看来,选定公西铁牛,更有他性格的原因。这个人足够莽。上了头之后,就像脱了缰的野马难以控制。若是放在别的地方,这是致命的。但这次,邬皇后考虑到三皇子可能已经被擒,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第159章(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