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意思是:“兄长,周凯和戴若思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南方望族,一个北方望族。如果留用应当在三司的位置也不能有人提出疑问来。您看如何?”</P>
王导听见提到周凯。头脑中浮现出当日跪在午门外负荆请罪的时候的场景。</P>
王导那么哀求周凯,看见的是对自己视而不见的听而不闻的人,他那冷漠的样子令人心寒。</P>
他知道三司是位尊权重的太尉,司徒,司空三个令万人敬仰的职位。可是如果没有“负荆请罪”那一幕,周凯确实担当得起。</P>
可是,什么事一遇到可是这个词,后果就不一样了。</P>
王导光顾着沉浸在自己那段痛恨的回忆中,没有回应王敦的问话。</P>
后者看见兄长没有回应。揣测他一定是不同意这个说法。</P>
王敦又说:“若不三司便应令扑邪?”王导又不答。</P>
这句话说的是:“如果不让他们坐在三司的位置。那只能让他们当奴仆了。兄长你认为如何?”</P>
王导听见了,心想:“这个忘恩负义的人怎么配得上三司之位?做奴仆也是优待了他们。”</P>
他在心里想着又没有回应王敦。戴若思对王导没有多少感受。可是令王导心寒的人是周凯。这个人当初自己是如何信任他的。最终还是与别人一样拜高踩低的。非常令自己失望了。</P>
他又没有回答王敦的问话。</P>
后者看见兄长应该是听见了自己的问话。他不回答就是不同意。于是又说:</P>
“若不尔,正当诛尔。”</P>
这句话说的是:“既然奴仆都不能让他们做,那就不能留着只能杀掉了他们。否则后患无穷。”</P>
王导终于正视眼前的这个问题。他知道这个问题意味着什么。但是他还是没有回答。</P>
王敦点点头说:“好,就按照兄长的意思办吧。”</P>
这期间朝堂之上几乎无人敢上朝。形势已经很明朗了。最终还是王敦胜利了。</P>
皇上整天惶惶不可终日。身边只有两个内侍跟随着。其他内侍都不知去向。他第一次感觉皇宫里面是如此的空虚寂寞。</P>
吃喝用度虽与之前相差无几。却如何也吃不出来原先的味道。山珍海味入口如同嚼蜡一般索然无味。</P>
这一日王敦从石头城归来数日终于想起来上朝这件事。</P>
他令部下守好皇宫的安全。然后又令手下的敲响上朝的钟。</P>
钟鼓楼的钟声传出去很远,钟声缭绕久久不肯散去。大臣们听见了紧急召唤上朝的钟声。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P>
皇宫门口不一会聚集了许多大臣。每个人心中都有许多疑问。没有一个人敢问出口。</P>
只见王敦的部队士兵三米一岗五步一哨在皇宫内外守卫着。</P>
大臣们亦步亦趋地往大殿方向走。待到达大殿前广场时看见已经来了好多人。现场非常肃静。人们的脸上都严肃紧张。</P>
他们按照顺序依次进入大殿。破天荒的头一天皇上已经坐在龙床上。</P>
待众人呼唤皇上万岁后站立在两侧。门外还有一些排不上号的大臣站在阳光之下。</P>
此刻这些大臣与皇上一样,在听王敦的训话。!此刻台上台下一片寂静,只听一个人在铿锵有力地训斥。</P>
“自信隗以来,刑罚不中,奈何陛下弃忽忠言,遂信奸佞,谁不痛心……?”</P>
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人敢出面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