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尚书一怔,懵住了。他怎么这么自信?难道他真的有办法?其他的大臣也倒抽了口冷气,官员之间的斗争,大多不放在明面上来。在皇上面前这样夸下海口的,也是少数。这样来赌官的,就更没见过了。而魏侍郎,这几年的表现,也算是出色的。反而是孟尚书,占着职位,没有太大作为。同时,官员们也紧张,有人这么激进,他们要是摸鱼,在朝廷上,也混不下去啊。大殿上的气息,有些紧张不安。魏侍郎上前,向皇上禀道:“请皇上替臣和孟尚书作证。”“臣也不求什么,只是拿了朝中俸禄,就要为朝廷办事,为皇上分忧。”“臣也看不惯这种丧气之风。”“以前边疆战事不断,内忧外患,陛下都带着我们闯过来了。”“如今,我军大胜北胡,得以休生养息,形势大好,何愁国库不丰,百姓不富?”“再看周氏商号,老弱孤女,都能为朝中捐赠数百万两银子。”“难道我们这些朝中大臣,都比不过周老太爷,和周棠宁小姐吗?”魏侍郎说着,看向周家祖孙二人,给了周棠宁一个眼神。周棠宁回了他个眼神。她和魏夫人交好,去过魏家好几次。魏侯还向她请教过一些营生赚钱的事,二人相熟。他这么说,也是借机,在朝堂上夸周棠宁一句。和离妇不容易,虽然这些难不到她,但能让她得个好名声,也能让她过得顺利些。这样的机会,他不会放过。周棠宁自然明白他的用心,领了这个情。周老太爷立刻应道:“哪里哪里,老朽愚钝,我们周家,也资质平平。”“若老朽有这个能力,就和大家一样,考科举,为朝廷和陛下效力了。”他一番吹棒,让朝中这些人,极有面子。朝中大多是积极分子,听了这些话,也都精神大振。几个忧国忧民的大臣站出来,纷纷向皇上请愿:“陛下,我镇国公,愿意为魏侍郎作证。”霍老镇国公,因为军饷的事,和孟尚书有仇。军粮都得靠一个商妇捐赠,可见缺到什么程度。作为将领,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将士们在战场流血丧命,却还要饿着肚子。他要不是在边关领兵,怕是早和孟尚书打起来了。“老臣也愿为魏侍郎作证。”“老臣也愿为魏侍郎作证。”“……”一些年轻的也站出来:“臣也愿为魏侍郎作证。”“臣也愿为魏侍郎作证。”“……”很快,就站出来大半。除了为国为民的老臣,还有一部分孟尚书的仇人。再加一部分真正为了振兴朝堂和国家的父母官。“父皇,儿臣也愿意作证。”英王站出来说道。孟尚书这么给机会,他得抓住。然后转头,看着一脸严肃的太子:“太子哥哥,你不站出来作证吗?”太子一梗。他的势力,已经覆盖朝堂。户部尚书掌管国库这样重要的位置,自然是他的人。英王都直接叫他了,如果他不站出去,就是反对振兴国朝,反对过半的朝中大臣。他只能站出去,硬着头皮说道:“父皇,儿臣支持魏侍郎,支持百官为振兴我朝,积极努力。”英王眼底掠过一抹笑意,特地去看了孟尚书一眼,看他的样子,都快站不稳了。这孟尚书,以后还敢完全信任太子吗?有叶侯在前。那些太子党,怕是也得多考虑考虑自己和族人的前程。有这样的臣子,哪个皇帝不开心啊。再说了,他今天白得了一百万两银子,暴富了,早就高兴过了头。
第151章(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