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伊诺终于完全掌握了霰弹枪的快速装填手法。</P>
学会了小提琴换弹后,约翰威克又教了伊诺一个非常实用的小技巧。</P>
位于枪身右侧的抛壳窗前,有一个叫match saver的装置。</P>
这个装置通常能放一颗备用弹,以备不时之需。</P>
遇到敌人冲脸,但又来不及换弹情况下,可以用抛壳窗前的这一发子弹应急。</P>
具体的操作步骤是用左手的大拇指,将那颗应急的霰弹快速回拨进抛壳窗中,完成一次开火。</P>
这个小技巧并不会经常使用,但是在危急时刻或许能救自己一命。</P>
伊诺又花了不少时间,才学会了这个小技巧。</P>
等到霰弹枪的换弹动作学得差不多,他才开始进行真正的实弹训练。</P>
霰弹枪不需要瞄得太准,实弹训练的目标主要是适应枪的后坐力。</P>
只要能控制住霰弹枪的后坐力,命中率至少能提升百分之八十。</P>
不过当伊诺实际操作时,才发现霰弹枪的后坐力可要比手枪和冲锋枪大多了,想要控枪,压枪可不是件容易的事。</P>
刚开始打第一发或者第二发霰弹时,他双手还能维持标准的持枪姿势。</P>
第三和第四发时,握枪的姿势就有点变形。</P>
当射出第五和第六发霰弹时,手臂就会不由自主地抖动。</P>
射出第七发霰弹时,枪口基本上会大幅上扬直接脱靶。</P>
看来想要在整个射击的过程中,保证持枪姿势不变形,需要锻炼出相当不俗的握力。</P>
伊诺一直练习了上千发的霰弹,才逐渐适应霰弹枪的后坐力。</P>
经过没日没夜地刻苦训练,他总算把霰弹枪的熟练度练到了80%以上。</P>
现如今二十五米以内,霰弹枪命中率高达95%以上,连续射击五十发霰弹,动作也不会有任何变形。</P>
装填一轮子弹(七发)只需要3.18秒。</P>
“你的霰弹枪射击技术,已经具备职业竞技选手的水准,我没什么可教你的了。”</P>
当约翰威克说出这番话时,意味伊诺正式毕业。</P>
伊诺现在所欠缺的,只是一些实战经验。</P>
“嗯,是时候出去浪一波了。”</P>
伊诺很想知道用喷子打丧尸,又会是种什么样的感觉。</P>
不过离开军火库之前,还需要给自己的霰弹枪挑选几样战术配件,进一步提升战斗力。</P>
考虑到喷子的射程比较近,暂时用不到全息或者光学瞄准镜。</P>
伊诺便把主意打到了,战术镭射瞄具。</P>
镭射瞄具在军警领域应用十分广泛。</P>
安装在枪械上,能够给射手带来绝对优势的战术维度。</P>
现如今比较主流的可见光镭射有两种。</P>
一种是红镭射,一种是绿镭射。</P>
上世纪九十年代红镭射一度非常流行,然而进入到新世纪后,绿镭射逐渐取代了红镭射成为新一代的镭射瞄具。</P>
绿镭射之所以能取代红镭射主要是因为,人类裸眼对绿色辨析更为敏锐,绿镭射在肉眼辨析度上超出红镭射高达5倍之多。</P>
顺应潮流的伊诺,自然选了一款最新式的绿镭射瞄具。</P>
安装上战术镭射后,伊诺发现自己的反应速度,比之前快了零点零三秒。</P>
即便使用腰射的持枪姿势,也照样精准命中目标。</P>
当然,光有提升命中率的瞄具显然还不够,还需要一款辅助装填的工具,提高上弹速度。</P>
由于霰弹的体积比一般子弹大,难以塞入弹匣中,所以通常使用外露的弹链供弹。</P>
伊诺便挑选了一款专门为霰弹枪射击比赛设计的战术腰带。</P>
这款战术腰带上,设置了一排与霰弹同等大小的弹槽。</P>
备用霰弹可以直接挂在弹槽中,需要时稍微用力一掰,霰弹就能取下来,十分方便快捷。</P>
伊诺将两种不同的霰弹,放入同一个战术腰带中。</P>
左手边的弹槽里放的全是12号口径鹿弹,右手边放的则是独头弹。</P>
如此一来,他便能在两种弹药之间,随意地自由切换。</P>
一切准备就绪,伊诺这才启动手腕上的黄金手镯。</P>
光芒开始笼罩全身,一个闪现过后,伊诺瞬间回到了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