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新的变故(1 / 2)

随着女帝亲口确认了萧宗南的罪名,现场文武百官,集体目瞪口呆的同时,一部分人当即便想要上奏。</P>

不过这一回,女帝却没有给这些官员继续开口的机会。</P>

“朕偶感不适,诸位爱卿先行退朝吧。”</P>

女帝阴冷的目光从一众文武官员身上扫过,她自然能看出这些家伙想要干什么。</P>

“臣等遵旨。”</P>

当一众大臣略微有些迟疑之际,内阁首辅徐劲松开了口。</P>

以小阁老为首的江南党官员,眼见徐劲松应声领命,即便内心百般不情愿,也不得不就此偃旗息鼓。</P>

“臣等遵旨!”</P>

不一会儿的功夫,朝堂上的数十名官员纷纷退去,转眼间只剩下了零星几人。</P>

九王爷萧衍,兵马大元帅杨文昭,内阁首辅徐劲松,依旧立在原地。</P>

龙椅之上,女帝的目光先是从这三人身上迅速扫过,口中紧接着传出一声叹息。</P>

这一刻,年轻的女帝仿佛直接衰老了一大截。</P>

随即女帝给了一个眼神示意,一旁的传旨太监,迅速便将桌案上的三份奏折,拿到了九王爷萧衍和杨文昭的面前。</P>

短短瞬息时间后,两人看完了三封奏折的内容,脸上也不由得多出了一股阴沉之色。</P>

“浙江这是要干什么?他们这是打算挟兵自重,占地为王不成?”</P>

杨文昭的口中传出了一道沙哑无比的话音。</P>

显然,他们两人在看完奏折内容后,也迅速意识到了这三封奏折真正的含义。</P>

“足足六十八万大军,且全部是我大梁朝的精锐,夏云……的确是惩戒不得。”</P>

萧衍摇了摇头。</P>

事态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P>

事实上,无论是夏云还是赵公明,都是他在陛下面前举荐。</P>

说起来之所以会出现今天这种局面,或多或少也和他有关。</P>

“以老臣看,赵公明不会反。”</P>

忽然,徐劲松开口说道。</P>

萧衍和杨文昭闻言,立即朝着徐劲松,投去了一个略带疑惑的眼神。</P>

作为先皇时期走过来的朝廷大臣,他们对徐家和赵家之间的恩怨可谓是颇为清楚。</P>

当年若非徐劲松一路攀爬上位,赵公明的岳父也不会从内阁首辅的位置上下马。</P>

“二位何必如此看老夫。”</P>

“说到底,赵公明和雷振宁的奏折,只是为了保住夏云,不受责罚。”</P>

“赵家和李家都世受国恩,断无谋反之理。”</P>

不到一盏茶的时间里,徐劲松在脑海当中捋清了这千头万绪。</P>

起初他在看到这三封奏折的内容时,内心也忍不住升腾起一阵怒火。</P>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很快便冷静了下来。</P>

“本王以为徐阁老所言不错,赵公明和雷振宁,平素便与夏云交好。”</P>

“此番共同上奏,明显是担心夏云砍了萧宗南后,受到朝廷重罚。”</P>

萧衍也认真分析了起来。</P>

“陛下如今虽说给萧宗南定了罪名,但想来他们三人内心依旧有所疑虑,不如去一道旨意,嘉奖三人抗倭有功,同时督促他们反击倭寇。”</P>

“如此一来,本王相信抗倭大战结束后,这三人并不会做出任何逾越朝廷规制的事情。”</P>

萧衍紧接着看向女帝说道。</P>

女帝闻言,脸上随之流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神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