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御座之时,一众大臣尽皆伏地跪拜。</P>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平身。”</P>
女帝淡淡开口,似这般流程,她已不知经历了多少次。</P>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P>
这时,一旁的宣礼太监,尖锐的声音传遍了整座朝堂。</P>
待其话音落下,一名身穿红袍朝服,手持象笏的老臣,从队伍中应声走出。</P>
“启奏陛下,老臣有本上奏!”</P>
女帝定睛一看,上奏者不是旁人,乃是都察院御史大夫。</P>
“呈奏。”</P>
女帝点了点头,一旁的太监,当即将御史大夫手中的奏本呈了上来。</P>
同一时刻,御史大夫立于陛阶之下,开始了陈奏。</P>
“微臣及都察院一干使司,弹劾江南士族。”</P>
“时下江南灾荒盛行,民不聊生,然则江南一众士族,不思天恩,罔顾朝廷法度,囤积居奇,操控粮价,以致民怨沸腾……”</P>
“微臣请旨,赐浙直总督王命旗牌,速斩浙江并南直隶不法商人,以息民怨,以正朝纲!”</P>
御史大夫侃侃而谈,话音铿锵有力。</P>
未及话音完全落下,两侧便有不少朝臣走出。</P>
“臣附议!”</P>
“臣附议!”</P>
“……”</P>
一时之间,朝堂上响起一片附议之声。</P>
“准奏。”</P>
女帝仅仅思索了片刻,便同意了御史大夫这一道弹劾奏疏。</P>
此次江南灾荒,她已经听到了不少弹劾江南不法商人的奏章。</P>
也是时候出手,制裁那些利欲熏心之辈。</P>
至于在场一众未曾出声的大臣,在听见皇帝亲口说出的准奏二字时,微微有些皱眉。</P>
然则权衡一番过后,终究没有开口。</P>
任谁都清楚,当下江南灾荒已成大患。</P>
倘若再不施惩戒,日后一旦激起民变,后果将更加无法预料。</P>
“微臣谢陛下允准!”</P>
御史大夫叩首一拜。</P>
不过就在周遭众人,以为他会就此退回队列之时。</P>
御史大夫却忽然又从袖中掏出了一份奏本。</P>
“启奏陛下,微臣另有本奏!”</P>
见状,女帝眼中也是泛出了些许意外之色。</P>
这老家伙还想干什么?</P>
难不成是打算弹劾自己前些日子花费的那些银两?</P>
她以前可是见识过数次对方的头铁之处。</P>
女帝迟疑之际,太监已经将奏本,从御史大夫手中呈递了上来。</P>
“微臣及都察院一众御史,弹劾浙江布政使左安宁,南直隶布政使张森,杭州知府陈登明等一众不法官员情事!”</P>
御史大夫此言一出,在其身后,都察院一众御史随即从队列中走出。</P>
与此同时,在场不少大臣纷纷变色。</P>
“启奏陛下,浙江布政使左安宁,自圣德三年起,勾结不法商人,倒卖浙江府库皇粮,以致府库空虚,赈灾不力,恳请陛下降旨彻查!”</P>
“启奏陛下,据都察院查实,杭州四品知府陈登明,此次贪污江南赈灾粮十万担,致使杭州城饿死百姓无算,都察院请旨陛下,将其索拿进京严查!”</P>
“启奏陛下,南直隶布政使张森,贪污受贿南洋商人五万两,将朝廷所用赈灾粮米,全部换成麸皮陈糠,以致南直隶百姓民怨沸腾,恳请陛下严加查处!”</P>
“……”</P>
不一会儿的功夫,都察院一众御史口中,接连弹劾浙江并南直立官员十余名。</P>
一时之间,朝堂皆惊!</P>
都察院突然发难,一连弹劾江南重要官员十余人,足以掀起江南官场一次剧烈的震动!</P>
而此前还在担心,此次都察院是否会弹劾自己的女帝,此刻内心已然升起勃然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