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邵是青州人士,刘繇旧部,他和刘基相当于自成一派。</P>
各地的刺史,也略微有所变化。</P>
扬州刺史,步骘。</P>
广州刺史,吕岱。</P>
交州刺史,蒋琬。</P>
荆州刺史,张温。</P>
益州刺史,费祎。</P>
凉州刺史,诸葛瑾。</P>
关中都督,吕蒙。</P>
消息公布出去之后,立即掀起士林的热议。</P>
张温成为荆州刺史,费祎成为益州刺史,诸葛恪成为王太子孙登的近臣。</P>
要是诸葛恪年纪大一点,说不定刺史也有他的一席之地。</P>
科举的含金量,一下子飞跃上来。</P>
孙权任命前三名为郡守,已经足够惊世骇俗了。</P>
现在过去三年,竟有两名能晋升刺史。</P>
张温名震江东又是状元,士族们还能够理解。</P>
毕竟陆绩、顾雍等人,会抬举他一手。</P>
一向“名不见经传”的费祎能够上位,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P>
虽然费祎也是士族出身,从小跟随族父费伯仁生活。</P>
伯仁之姑,又是益州牧刘璋之母。</P>
但这点关系网,还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刺史”职位。</P>
这说明一件事,科举考试实在太香了。</P>
眼看张温、费祎得到晋升,诸葛恪的心态,倒是相当地平和。</P>
即使他资历上去了,可还有一个身为凉州刺史的父亲。</P>
父子二人都担任刺史的情况,相当地罕见。</P>
所以诸葛恪倒没太大的奢望,辅佐好孙登,未尝不能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