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南土渐定,各地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P>
交州的翡翠、玳瑁、珍珠、象牙、犀角等,成为畅销品。</P>
巴蜀饶丹砂、玉石、铜、铁、井盐等,当然还有蜀锦、蜀茶。</P>
孙权加强大冶铁矿的开采、冶炼、锻造,巩固江东的军备。</P>
当然,他也加快丹阳铜的开采,以及鼓励江东桑蚕的养殖。</P>
江东是产丝绸的,只是品质比不上蜀锦罢了。</P>
如果工艺能得到改善,江东丝绸的发展,很可能后来者居上。</P>
除了益州、扬州、荆州、交州内部的漕运贸易,吕岱逐渐摸索海上丝绸之路。</P>
林邑等诸国覆灭以后,吕岱有感陆地进军的艰难。</P>
随意劫掠弱小,容易遭受到强国忌惮和报复,一如和扶南的冲突。</P>
所以海上贸易,不失为一个大的方向。</P>
能贸易有钱赚,那就友好往来。</P>
要是真的穷得连块遮羞布都没有,劳动力也能开创出一个新的市场。</P>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存在贸易,人口贸易也是贸易。</P>
周瑜成为益州刺史后,也在积极地复通蜀身毒道。</P>
张骞第一次通西域时,在大夏看到了蜀国的布匹和邛竹杖。</P>
南方丝绸之路,要比河西走廊要早。</P>
这两条对外的贸易通道,将会成为南土经济最重要的支柱。</P>
至于向中原和辽东的贸易也很重要,只是常常遭受政策的影响。</P>
孙权只对战马感兴趣,可公孙康是一个人精。</P>
每一次江东要购买战马,他都会夹杂其他的牲口。</P>
比如购买一千匹战马,要捆绑其他牲口上万头。</P>
就这,还没有算上辽东乱七八糟的商品。</P>
战马是卖家市场,孙权不可能远征辽东。</P>
他能做的是通过“不买”,以此威胁公孙康。</P>
两边的贸易,算不上亏本。</P>
但孙权可以肯定,他没有挣到钱。</P>
中原的市场最大,蜀锦、茶叶能有很好的销量。</P>
两条丝绸之路和辽东的海上贸易加起来,体量都没有北方大。</P>
孙权能看出来的利润,曹操自然也能。</P>
官府收取的过路费,是相当恐怖的。</P>
江东商贾获得的利润,还没有北方的官府高。</P>
曹操直接割走一大块肉,还不用和孙权商量。</P>
江东商贾获得的利润少,上交给孙权的钱财自然也就少了。</P>